返回第642章 百万吴军,沿途播种(2 / 2)忧郁笑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此雄文由一家很小的报社报道,刊印了数万张,当日销售一空

随即,该报社就被查封,所有失业的工作人员携家眷坐上了海船前去吴国。

没有丢掉饭碗的惶恐,只有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新闻界都有一个共识:替吴国办事,发财大大滴。

可别小看了这一点共识,这可是吴国费了十几年时间,撒出了数不清的金钱才浇筑起来的口碑。

不止是新闻界,商界也有不少人偷偷给贾伯爵卖好,故意泄露情报。

这些人都明白:

今日兵戎相见,明日可能又握手言欢了。打打和和,欧洲几百年都是这样。识时务者为俊杰,给吴国卖个好,错不了

……

白金汉宫。

乔治三世召集诺斯内阁所有成员。

“诸位爱卿,吴皇有可能支持巴黎暴民吗?”

“陛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吴皇他自己也是一位君主,怎么可能支持一群杀国王的暴民”

乔治三世稍微松了一口气,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吴国的威胁大?还是巴黎暴民的威胁更大?”

现任外交大臣斯当东子爵回答了这个问题。

“短期看,巴黎威胁更大,他们给刁民们竖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长期看,吴国威胁更大,他们汲取我们的财富,渗透我们的经济,击垮我们的精神。”

乔治三世扭头盯着萎靡的首相。

“你在想什么?”

“陛下,臣在想。不知此时东印度公司怎么样了?”

……

半个月后,噩耗传来。

纳尔逊准将战死,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东印度公司四面楚歌,被各方围攻。

尼德兰这个骑墙派,立马宣布退出联盟。

中立!

随即,遭到了撒克逊海军和法兰克陆军的两面进攻。

短短 10天,尼德兰即宣布投降。

南部地区被法兰克托管,北部被撒克逊托管。

贾伯爵被迫再次搬家,这一次他直接撤到了维也纳郊区的帝国园区,受到了数百名园区员工的热烈欢迎。

可还没坐稳,就被哈布斯堡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

驱逐出境

……

在欧陆周旋了十几年,从未受过如此奇耻大辱的贾伯爵一怒之下,在维也纳街头发表了著名演讲——《我,还会回来的

大西洋贸易公司宣告破产,直接把所有股票持有人的心砸到了海底。

然后,

他潜入了君士坦丁堡。

塞利姆苏丹大喜,在城中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守军欢腾:

帝国的伯爵来了,帝国的大军还会远吗?

城外, 2万联军作壁上观,他们无力发起进攻,只是蹲守监视。

……

塞利姆苏丹和贾伯爵签署了一份正式协议。

奥斯曼帝国,承认将尼罗河以东、西奈半岛西北角,加起来大约 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卖给吴国,售价 100万两,亦可用军火交付。

大部分是不毛之地。

如今的奥斯曼巴不得引入强援和欧洲分庭抗礼。

塞利姆苏丹甚至质问贾伯爵,为什么要提买这个字?

我们是兄弟

这块土地,应该白送!

然而,贾伯爵一再表示必须付钱。

苏丹感动的热烈盈眶,认为这是吴皇的善意。

实际上,

他还真曲解了吴皇。

吴皇心里想的是,买钱买断,首尾干净,将来才没有麻烦,堵住所有人的嘴。

……

6个月后,

联合舰队护送 100艘海船抵达红海,开始大兴土木修筑新苏伊士城。

欧陆震撼

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分兵监视塞得港,担心吴军染指地中海。

不过,吴军先遣队只是筑城、屯田、放牧,毫无进行军事行动的迹象。

阴霾笼罩欧陆,各国纷纷扩军备战。

普鲁士将常备军扩充至 50万。

罗刹一口气扩军百万,即使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

撒克逊默默的从美洲殖民地抽调战舰回防,加强本土海峡防御。虽然海军部有远征夺回南亚次大陆的打算,但被内阁驳回了。

风雨欲来,内忧外患,还是稳点好。

……

1794.

雅各宾派发生了内讧,首领罗伯斯庇尔试图以更严厉的手段挽回局面,他不断物理清除派系内部的不同声音。

暗杀、下狱,各种激进手段层出不穷。

可以说,罗伯斯庇尔的所作所为距离封建苏丹只差半步。

巴黎市民再次爆发了。

雅各宾派内部的热月党人联合军队发动政变,将疯狂的罗伯斯庇尔送上断头台,然后解散了国民公会。

见雅各宾派内部如此混乱

普鲁士军队和哈布斯堡军队率先发起进攻,攻入法兰克。

热月党人号召全体国民胜利果实,欧陆最强陆军再次上演绝地反击,打的干涉军节节败退。

年轻的拿破仑因军功升任炮兵上校。

……

欧陆乌烟瘴气。

李郁也终于来了

一百多万吴军大部分是仆从军经伊犁,在阿斯坦纳兵分三路向西推进。

沿途到处可闻汉语。

为了保障远征后勤,帝国的商人们动员了 100万农夫进驻西域省开荒种粮食,动员了 200万农夫进驻中亚种,动员了 100万人沿着鄂毕河屯垦、开矿,动员了 200万农夫跟着大军走到伏尔加河。

还动员了 15万匹驮马, 8万匹驭马, 15万匹健壮马骡,以及 30万头牛羊。

一路上人吼马嘶,好不热闹。

里海之畔,出国劳务工们的木屋星星点点,炊烟袅袅。

他们都是吴军洒下的种子

相比于战争,播种的意义更大,十年二十年后,这些人就真正在当地扎根了。

……

实际上,吴军主力行动之迟缓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主要是沿途建中转站,沿途安置民夫,费了太多太多的精力。

一路不紧不慢。

不过,前哨先锋早在 2年前就到了。

他们为大军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此时的里海,静静停泊着 45艘蒸汽战舰,以及 500多艘无动力拖曳运输船。

李郁站在海边瞭望美丽的风景。

一骑飞速奔来,远远下马,转交军报。

侍卫禀报:

“陛下,伏尔加格勒已被我军攻占。”

“伤亡如何?”

“仆从军伤亡 4500余人,我军伤亡 200人。”

……

李郁满意的点点头,嘱咐:

“捷报发回国内,激励臣民。”

“此外,转告相关人,后勤绝不能松懈,枪弹火药多多益善”

“是。”

见陛下走远了,一旁的随军记者掏出纸笔,刷刷写下通讯稿标题:《帝国军队仅以 20人伤亡代价攻占罗刹重镇!饮马伏尔加河!。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