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里只有三口人,父母还都是正儿八经的干部或职工,那么抱歉,别说助学金,连生活补助都不会给你一分钱。
甚至连其他同学都能拿到的“学费”,也就是大部分大学报名时,会收的那10块钱的报名费,也不会退给你。
原因很简单,谁让你家双职工,有钱呢?!
比这种家庭稍微好一点的,就是城市普通家庭的学子,比如家里人口比较多,一般有5、6个,但是父母只有一个人是正式职工,另一个要么是临时工、要么干脆没工作,有家庭生活压力的那种。
对于这种,一般会批准给予生活补助,大约有个八九块钱的样子,交的学费也能退回来,但是助学金就别想了,那是给更困难的学生准备的。
而这些家庭“最困难”的同学,便是能够拿到全额助学金和生活补助费的人,他们一般出自农村家庭,或者某些“高等级工资区”的小县城、小镇。
众所周知,55年的时候,上级将全国划分为11个工资区,最低是1类,最高是11类。
正常来说,工资区等级越低,就代表工资越低,但与此同时,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却也是最好,随便撒把种子都能丰收的那种。
比如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这些地方,就是最早的1类工资区。
不过在63年的时候,又有一次改革,鉴于1类和2类工资区的工资实在太低,便取消了这两类,最后只剩下9类,而最低的便是3类工资区。
嗯嗯,云湖一带就是3类工资区,所以那里是全国工资最低的地方之一。
以此类推,像《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原西县,对应的地理位置是在延、榆专区一带,那里条件最好的,也不过是7类工资区,最高的是10类工资区,只比沙漠地带和边疆的11类稍低。
能拿到全额助学金和生活补助的,基本上都是6类工资区及以上地区的人。
但是不包括京城、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
因为上级给大城市加了bu。
看看他们是几类工资区:京城是6类,上海是8类,广州最离谱,因为当时是“边疆”,所以是10类。
但能说广州仔很穷吗?!
那地方不仅物产丰富,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水稻一年两熟,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支持多种养殖业、种植业,比云湖还富好不啦。
但偏偏人家就拿10类工资区的工资,工资区每高一级,工资递增3%,明明是个好地方,却和原西县一样拿高工资,就很离谱。
总而言之,现在这个时间点,全额助学金还没那么普及,大约只能覆盖全部大学生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要再等几年,上级越来越重视教育,逐步加大投入,将覆盖面扩大,最终做到能对全体大学生发放补助。
但是现在嘛,更多学生对全额补助金的渴望、与学校有限的资金之间,就有了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
面对这条鸿沟,学校的领导正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想着怎么补平的时候,急老师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的安全同学,带着他的第二版勤工俭学方案出现了。
安全靠在沙发上,嘴里叼着叶子烟,比抽雪茄的还气派,打着手势挥斥方遒,“好多学生生活苦,尤其是结了婚的‘老’学生们,不仅要自己生活,还要寄钱回去养家,一个月19块5的补助,就要寄回去10块钱,自己天天吃开水泡杂粮饭,这样还能好好学习?
但是学校也难呐,每个级别的学生名额都是固定的,满了就是满了,也拿不出多的钱给他们发放。
那该怎么办呢?
不要怕!革命前辈教导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学校没有钱,那我们就从校外找,学生没时间,那就发动他们的家属。
于是我就拿出你教我的那一套,将《资本论捧到学校领导面前,告诉他们我的方案是绝对符合社会要求的。
然后顺理成章,我拿着学校盖了章的批准公文,去找了市政府、找街道办、找上海自行车厂、五金厂、电子厂……”
“等等等等。”
陈凡打断他的吹牛,不解地问道,“你找那些工厂干什么?”
安全瞟了他一眼,理所当然地说道,“进货啊。”
陈凡瞪大眼睛,“进货?你直接去找工厂进货?”
安全点点头,“嗯啊。”
随即翻身坐起,掸了掸烟灰,看着陈凡笑道,“你忘啦?就你刚买这套房子,要搬进来的时候,我陪你去‘淮国旧’买旧货,……”
没等他说完,陈凡便恍然大悟,“你盯上了那些工厂的‘残次品’?!”
安全伸出右手,比了个大拇指,“聪明。”
他抽了口烟,嘿嘿笑道,“我拿着学校给的批文,还有市政府和街道办的介绍信,……”
陈凡又打断他的话,“你再等等,这个市政府和街道办是什么情况,怎么又被你搅和进去了?”
安全撇撇嘴、耸耸肩,摆出一副大佬的模样,说道,“去年、今年这两年有多少知青回上海?那可是几十万人呐,哪来那么多的岗位安置他们?
就算街道办发动他们自力更生,还开办了很多火柴厂、茶水摊这样的集体企业,可还是杯水车薪。
我拿着学校的批文去找他们,跟他们说,我们可以将一部分人组织起来,自力更生摆地摊售货,货源由我来提供,组织者是我们学校勤工俭学部,执行者是学生或学生家属,当然也可以接纳部分街道办推荐的人。
我们通过一张网络,从崇明岛组织货源、从工厂组织货源,将这些货物交给有需要的返城知青,给他们去销售,从而达到学校、学生、街道办、返城知青、有瑕疵品的工厂……等等多赢的局面。”
说着两手一摊,“大家都觉得是好事,而且只要下级代理不超过7个人,就符合马爷爷提出的要求,何乐而不为呢?!”
陈凡听着忍不住咋舌,这特么是组建了一张直销网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