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冤枉啊,奴婢两人实在是不知啊,真的以为只是向他们查问而已,但是如今事已至此,却是奴婢等人的罪过,请陛下治奴婢二人不察之罪。”见两人不断磕头请罪,汉帝心软了。
“好了,你二人也是不知情,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朕一定不会轻饶尔等!”
“谢陛下,陛下万岁,隆恩。···”
“舒服!”汉帝听着两人不断说着好听的话,心中不禁生出如此感觉。
“陛下,车骑将军史高求见。”一个宦者进来通报。
“宣!”
“臣车骑将军史高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免礼!”
“国舅有何要事?”
史高露出一脸谄媚道:“臣又搜寻了一个女子,其不仅面容娇嫩,还通六律,善歌舞,这不一得到,就赶紧来向陛下说了嘛。”
“哦?当真?”汉帝一脸感兴趣。
不过看到还跪在地上的两人,又正经道:“此事往后放,朕先处理完此二人之事。”
史高知趣的退往一旁。
“你们二人起来吧!”
“谢陛下!”
起来的两人和史高隐秘的对了下眼神,汉帝对此一概不知。
“既然都是误会,那就下令将萧师三人放出来,官复原职吧!”
“这···”
见弘恭两人面带犹豫,汉帝不悦道:“怎么,如今朕说话不管用了?”
“非也,陛下,臣在旁边也听了个大概,在外朝对于这件事也有所耳闻,我看中书令二人,只是担心贸然将他们官复原职,有损陛下的威严。”
“怎么说?”汉帝虚心询问道。
史高摆出一副皆为你着想的架势道:
“陛下,您想啊,您刚即位不久,还未能以德化闻名于天下,就先让人检验自己的师傅,这本就会让天下人非议,而如今既然已经把他们下了狱,如果贸然让他们官复原职,这不就代表陛下您错了吗?
如此天下人又如何看待您呢?这对您的威严是不是有所损害呢?所以,臣以为,您应当趁势下诏决定赦免他们的罪名,这就可以体现您的宽宏大量,天下人见你连自己犯罪的老师都能够赦免,一定是个仁慈有德行的君主,还愁得不到天下人的认同吗?”
汉帝高兴道:“好,说得好啊,还得是国舅啊,这个办法好极了,既能保住朕的名声,又能将萧师等人放出来,岂不是两全其美,等过段时间,朕再将他们提拔上来不就行了?”
想到此处,“弘恭,立即拟招!”
“喏!”
于是一篇诏书下达至丞相府御史府:“前将军萧望之,做朕的师傅八年了,也没有别的罪过,现在事情也过去很久了,记忆忘了,难以弄明,可赦免萧望之之罪,只是收回他前将军光禄印绶,连同周堪、刘向都免官做百姓就好了。”
被关了数月的萧望之三人终于得见天日,回到各自的府邸。
又是数月之后。
汉帝下诏给御史说:“国家将要兴盛,要尊敬师长重用师傅。前将军萧望之作朕八年师傅,用经术教导朕,他的功劳美盛,可赐望之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加给事中,每月初一、十五朝见,座位次于将军。”
这正是汉帝想用他做丞相的前奏。
而萧望之的儿子散骑中郎萧伋,一直认为自己父亲无罪,不能蒙受不白之冤,于是向汉帝上书申诉前事,汉帝将这件事下达有司处理。
而有司早就被弘恭、史高等人打点完成,于是回复汉帝:“萧望之前所坐之罪明明白白,并没有诬陷控告的事。如今其又教子上书,称引无辜之诗,此有失大臣体统,不恭敬,请允许逮捕。”
汉帝见此,有些犹豫“这可怎么办啊,不行,可不能将自己的老师下狱了。”
一旁的弘恭和石显素知萧望之为人刚强,高节,受不得屈辱,适时出来建议道:
“萧望之,此前作为前将军辅政,想要排退许章、史高二人,专权独揽朝政,如今侥幸能不被判罪,陛下又念其师生之情,赐爵封邑,允许其参与政事。
如今竟然还不悔过服罪,深怀不满,并教唆儿子上书,把罪过都推向陛下,倚仗自己身为老师,怀着终究不会被获罪的心思。不狠狠的将其投入牢狱,使他屈服,堵塞他不服气的想法,恐怕会让其他大臣争先效法,到时候,陛下就难做了啊。”
可汉帝却说:“萧太傅素来刚直,怎么肯接受吏人逮捕?”
石显出言道:“既然陛下如此说了,人命至重,而萧望之所犯之罪也不能不处理,不如陛下秘密告诉他所犯的罪名,让他自己处理,陛下再顺水推舟,以此减轻他的罪责,这样做的话,就一定没有让您忧虑的地方了吧。”
“甚好!”
于是汉帝准许了石显等人的建议,让他们去处理此事。
而石显等人则将密封的诏令交给谒者,敕令他召见萧望之的时候,一定要亲手交给他。又命令太常派出执金吾所属的车骑疾行,大张旗鼓的包围了萧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