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命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人,兵分两路,跨漠远征,共同打击匈奴。
汉军原计划由霍去病出定襄攻击,后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于是霍去病改为东出代郡,而卫青西出定襄。
而伊稚斜则遵照自次王赵信的计谋,置精兵于漠北,准备来一个以逸待劳。于是当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后,才与伊稚斜的匈奴军主力相遇,顺势,双方在野外开始汉匈之间第二次直接对战。
卫青命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自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白离从正面对抗单于主力。
卫青下令让早就准备好的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又命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匈奴也有大约一万骑兵奔驰而来。
恰巧太阳将落,刮起大风,沙石遮蔽天日,两军都无法看见对方,但是汉军左右两翼没有停下脚步,急驰向前,意图包抄单于所部。
伊稚斜见汉军势众,战士、战马强大,若是交战,自己恐怕打不赢。因此,在傍晚,双方正在打着火把夜战时,就乘着六头骡子拉的车子,同几百名壮健的亲卫骑兵,径直冲开汉军包围圈,向西北奔驰而去。
汉军继续与匈奴人厮杀,双方杀伤人数相当。汉军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虏,说伊稚斜在天未黑时就早已离去,卫青遂派出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跟随其后。
而匈奴军在失去了指挥后,也都四散而逃。
直到天快亮时,汉军已行走了二百余里,但是仍然没有追到伊稚斜,但是到达了窴颜山的赵信城,获得了匈奴积存的粮食以供军队食用。
汉军在赵信城留住一日后,把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才回师。
此战,卫青所部总计斩俘一万九千余人。大军回营时,才遇到迷路失期,未来支援的李广、赵食其部。
而霍去病所部五万骑兵则是一路奔驰不停,以骑将军白炽等为前锋,出代郡、右北平郡,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直接正面击溃匈奴左贤王部。
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随后丢下战利品,一路乘胜而进,追杀匈奴残部至狼居胥山,在此代替汉帝举行了祭天封礼,并立下石碑:“大汉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在此祭天封礼。”
之后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北海,最后在随身携带的干粮实在支持不住了,才下令回师。
此战,霍去病部共计斩首匈奴人七万四百四十三级,但是自身士卒也是损伤了十分之三。
经此一战,匈奴在漠南的势力被汉军荡涤一清,而匈奴单于伊稚斜则是远逃到漠北,在漠北重新立下单于王庭,至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匈奴势力大为衰退。
匈奴人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而汉军占领了朔方以西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地区的安全。
但是汉军损失也很大,出征的十四万马匹仅三万余匹返回,汉军士兵、马匹损失十几万,兵器甲仗等物水陆运输的费用还都不计算在内,丞相张汤发现倾尽库藏钱和赋税收入居然也仍不足以供给战士的费用。
便上书请求设置武功爵,以筹集军费。
而紧随着的就是,乌桓人彻底归附大汉,鲜卑人直接脱离匈奴的掌控,西域诸国听闻匈奴人被打的远遁漠北,也纷纷遣使想要和大汉取得联系。
凯旋回朝后,卫青因为其食邑已经达到了一万六千七百户,所以并没有再次得到增封食邑的赏赐,而所部将士除西河太守常惠、云中太守遂成、护乌桓校尉白泽外,也都没有得到封侯的奖赏。
而不同的是霍去病所部,汉帝则是再增封其食邑五千八百户。其属下的将卒也都获得了大量的赏赐,随他出征的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北地都尉邢山、复陆支及伊即靬都分别获封侯爵,先锋白炽则是一举获封成武侯,食邑一千户。
同时,武帝设置大司马位,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霍去病成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并定下法令,使骠骑将军的俸禄同大将军相等。
另外,因为白泽出生修武侯一系,如此,修武侯一系除了修武侯的万户侯爵位、山阳侯的千户侯爵位外,多了一个成武侯的千户侯爵位,便是一门三侯。
汉六年
因为匈奴单于伊稚斜一再拒绝对汉称臣,还扣押汉使任敞,汉帝便准备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用这一战就此歼灭单于主力。
但是在准备过程中,或许是多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漠北艰苦的环境中,霍去病却因病早逝,享年二十四岁。汉帝因此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作战。
得到霍去病去世的消息后,汉帝十分伤心,下令允许他陪葬为自己所建的茂陵,并亲赐其谥号“景桓”。
不仅如此,汉帝还特意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命他们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并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以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