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6章 朔方城,战争迷雾(2 / 2)君子以懿文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卫青没有直接北上,而是绕过鸡鹿塞,由西向东,直接冲入进攻高阙所部匈奴军的侧翼,匈奴军大溃,落荒而逃。

匈奴人知道河套地区已经丢失了,便没有再出兵争夺了,因为已经没有了意义。不仅如此,此战过后,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被解除,大汉还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大军凯旋之后,汉帝论功行赏,汉军几乎全兵甲而还,伤亡者寥寥可数,主将卫青功不可没。

故而下令封卫青为列侯,封号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军侯白离提升为羽林中郎将,掌管羽林骑;部将苏武被升任为太中大夫;部将张次公积功封为岸头侯···。

然后下令,为了进一步控制河套地区,在此修筑朔方城,并设置五原郡和朔方郡,迁移内地民十万人到两地定居,下令修缮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汉三年

出使西域,寻求与大月氏联合的张骞等人经过十余年的历程,今日终于回到了长安。

汉帝下令召开大朝会,虽然被换上了崭新的衣服,但是张骞饱经风沙的面容,几乎没有牛毛的节,表明了这一趟出使的不同寻常。

“臣张骞/堂邑父,奉陛下之命出使西域,今特此归国,复命。陛下万年”张骞和堂邑父两人对着汉帝施礼道。

只有常年在外的游子,才能体会到,张骞二人此时的心情。

“朕安!”汉帝看着当初的青涩,如今已经变为老成的张骞,连连叹息道:“张卿辛苦了,不知大月氏如何说?”

张骞回道:“启禀陛下,大月氏并不愿与我大汉合击匈奴。”

“为何?”

“月氏王说:他们如今实力低微,已无意更无力向匈奴复仇了。加之,大汉离月氏国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人,假如月氏国遇到危险恐难以得到汉朝的相助。臣等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我大汉联盟夹击匈奴,请陛下恕罪。”

听到月氏人不愿意和自己联合,汉帝也有些希望,但是还是说:“此不怪你,你能够历经千辛万苦,千万里的距离,最后又回到长安,已经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了,这样,你先下去休息,改日,朕召你入宫,与朕好好说说西域的事。”

“臣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骞拜谢道。

汉帝点头,随后道:“张骞之功,非常人之能达,至于今后其消息能够造成多大的作用,还未可知也,故而,朕先擢升其为太中大夫,常伴朕身,以便咨问。

堂邑父,护卫张骞出使有功,虽身为匈奴人,然心系大汉,不奖赏,朕恐天下人多有言,故而决议封其为奉使君,以示朕意。”

“陛下圣明,陛下万年!!”群臣都躬身行礼道。

几日后

建章宫,汉帝自言的“内朝”在此召开,几个太中大夫、中郎将、中郎、侍郎、郎,内宫中的主要宦官都在此列。

其中偏向文官的以太中大夫主父偃为主,武将以长平侯卫青为主,宦官则是伴随汉帝左右。

而张骞则是在正中间为他们讲述西域的事情。

“西域有数十个国家,其中大的国家有城池数十,小的则只有一座城,大的有民众数万,小的可能只有几百人。

其中,较大国家有大宛国、小宛国、车师国、乌孙国等,小的则有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等等。

还有从他们口中听说再往西,还有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这些国家就比西域诸国大得多了,有的国家甚至有民众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其战斗力甚至不亚于匈奴人。

···”

听完张骞详细的描述完西域诸国,更西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甚至还有更西的安息、身毒等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其所在具体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

随着张骞的描述,汉帝身后的那个大汉及周边诸国舆图上,西北的位置,多了许多具体的国家,甚至更西的位置也出现了较为模糊的轮廓。

这样一看下来,大汉虽然是周围诸国最大的,但是还是有很大部分处于蛮夷之地。

“以往只知道天下之大,如今看来,朕还是坐井观天了啊,如此广阔的土地,不收为大汉疆域,岂不可惜。”汉帝看着齐码扩大了三分之一舆图面积的新地区由衷的叹息道。

“陛下,人之力,总有穷尽之时,国家之力仍是如此,如今大汉国内的地方,还有许多没有完全收服,再去开拓其他地方,岂不是太过于贪婪。”主父偃生怕汉帝性起,组织大军一路向西打,穷兵黩武,劳国劳民,连忙劝说道。

“是啊,陛下,我们既然知道了这天下之大,我们就更加有了动力,就算不能全部收入囊中,至少,也要让他们知道大汉这个名字,也不会辜负历代先帝之望。”

卫青也适时的出言。

汉帝笑道:“各位不必担心,朕虽然的确有些心动,但是也不至于不自量力,做出这种以蛇吞象之举。”

“陛下圣明!”

但是众人却没有发现,角落里,一个少年看着这巨大的舆图,眼睛里在暗暗发光。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