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0章 兄弟阋墙,百姓买单(2 / 2)君子以懿文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刘昂一听,只觉得天旋地转!

只能被动地被其他三个兄弟拉走。

胶西四国军队因为在临淄城久攻不下,被汉将栾布抓住时机逼退,四王只好各自退兵,回封国固守。

刘昂失魂落魄的回到了封国,其子刘德道:“父王,如今朝廷大军正在攻打胶东和济南,不如乘其立足未稳,率军袭击,若成,则大事还可继续,若不成,便逃往海上,也可保全性命,如何?”

刘昂转头盯着刘建道:“逃到海上?我等乃是高帝子孙,若是失败就要逃出大汉,岂不是到时候连落叶归根都不行?”说完自顾自的叹息道:

“罢了,罢了,这次是我败了!降了吧!以免再让胶西百姓受罪!”

“父亲!”

刘昂挥手阻止道:“为父受封胶西王,是因为身为高帝子孙,有责任为这刘氏江山牧民,如今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拉上来胶西百姓,已是有些不妥,再不认错,我们还有何颜面下去见列祖列宗?”

随后孤身一人前往汉营,向上请罪!

汉帝闻之派出御史韩颓当前往宣诏,韩颓当代表汉帝斥责他阴谋叛乱,胶西王无地自容,自杀而死。还在抵抗的胶东王、济南王、菑川王听闻此事,也下令投降,不约而同的各自在自己的王宫中自杀而亡。

由此齐地遂平。

赵国

因为之前历代对赵王的苛刻,赵王原本只有常山郡一地,但后来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将原来削减的邯郸郡和巨鹿郡还给了他,赵王也将都城从襄国迁到了更大更繁华的邯郸城。由此赵王有了生出二心的资本。

王极带领着大军很快抵达了邯郸城下,一座无名高地,王极正在上面俯瞰邯郸的城防,旁边的元颂,白宿带着各级将领赫然在列。

“这邯郸城不好打啊!”元颂开口道。

“邯郸最早是白国的边城,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墙已经很高了,后来赵国用计夺取,将都城迁往这里,又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高度,当初秦军也是攻打了几个月才攻下了,我军只有五万余人,攻城是不要想了。”有将领道。

“虽然我军只有五万,但都是各郡的精锐,再加上我的五千白骑,也不是没有可能!”先锋将军白宿自信道。

“可是我们又会损失多少呢?”元颂问了个关键问题。

“这···攻城哪有不死人的。”白宿弱弱的回道。

元颂摇摇头,没有再争辩。

这时王极发言了:“这场战争毕竟是他们刘氏内部的战争,我们还是少参和的为好,损失白氏的力量,去为他刘氏争权夺利,不是太过于可笑了吗?

因此,本将决定围而不攻,坐等其他方向战事的结果。另外,白宿,你要将你的白骑散出去,防止赵国其他地方的军队前来支援。”

“喏!”身后的众将都躬身道。

能够和王极他们上山的,都是白国出身的将领,其余的朝廷将领都被留在了营中。

很快,以白国将领为主的朝廷军队就把邯郸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是又不进攻,只做出围困状。

赵王很是担心,不断派出骑兵向外传救援令。

但是每次前来救援赵国的赵军都被白宿率领白骑击溃了。

三月后,已经没有赵军来救援了,又得到南方的吴楚联军和齐地的四国军队失败的消息,王极让白宿拿着汉帝的诏书以及这两则消息,前去巨鹿郡和常山郡招降。

又让人进入邯郸,将其他六王失败的消息告诉赵王,让他尽早投降,或许能得到朝廷的宽大处理,但出乎意料的是,赵王拒绝了,并让人传话,让他们只管来攻,他要投降,他就不是高帝子孙!

王极无奈,只好继续围困,并上书朝廷,言自己兵力不足,邯郸城高池深,不能攻克,请求援军。

汉帝接到后,让平定齐地的栾布军北上,跨过黄河,支援邯郸。

栾布军抵达后,王极直接交出了指挥权,让他自行决定,栾布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功劳,在观察了地形和天气后,栾布决定用秦军攻打邯郸的旧法,水攻。

于是派人在河流上游蓄水,到了时候,决堤,大水向着邯郸直灌而去,邯郸城破,王极等白国将领在高地看着这情况,王极冷声道:“不愧是朝廷大将,攻伐自有风度,兄弟阋墙,百姓遭殃,我可做不出来啊!”

说完自顾自的带着五万毫发无损的军队返回河内郡,功劳都送给栾布吧!

邯郸城破后,赵王刘遂自尽于宫中,

随着吴王、楚王、胶西王、胶东王、济南王、菑川王、赵王相继伏法,天下的战事就此消弭,不过对于参与叛乱却没有出兵的齐王和济北王,汉帝也没有放过。

被国中郎中令劫持的济北王刘志,因为未能发兵参与叛乱,所以汉帝赦而未杀,而是被徙居菑川,迁为菑川王。

而齐王刘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自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

自此七国之乱平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