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2章 逐掌朝政(2 / 2)君子以懿文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汉帝下达了他继位后的第一条正式的治国政策:“朕听闻,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则,可以用来禁止暴行,并且劝人向善。朕翻阅《汉律,发现如今犯法的人定罪后,却要连累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儿和兄弟一同受罚,还要罚没其子女为官奴,朕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诸卿讨论一下吧。”

廷尉解释道:“启禀陛下,设立这一条法令的目的,是因为民众不能自行治理,所以需要制定法令来约束他们。而规定受连累的家属也要被逮捕,这就是要使人们心有牵挂,使他们慎重看待触犯法律的事情,从商周时期这种做法就由来已久了。臣以为还是遵照原来的做法更适宜。”

汉帝却说:“朕听说法令公正则百姓忠厚,量刑得当则百姓顺服。况且治理百姓而劝人向善的人,是官吏。如果官吏既不能劝导百姓,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来处罚他们,这是反而对百姓有害而逼迫他们去做坏事。用什么来禁止呢?我没有看出来为什么适宜,诸卿都再详细考虑一下吧。”

丞相白骏行礼后道:“陛下,其实在仁帝仁后时期,就已经将这一条法令废除过,但是因为荡帝继位后,任命审食其为丞相,粗暴的认为百姓都畏威而不畏德,上有所行下有所效,因此这条法令很快就死灰复燃,而审食其等人索性就又将其恢复了。

陛下,臣一直认为法令存在的意义是规劝百姓向善手段,而不是惩罚的目的,如今百姓不能够自主,故而需要法令来约束,若是百姓都能够主动的怀德向善,甚至可以不需要法令。

再说当今天下,经过大乱后人烟稀少,虽然经过仁帝仁后之治有所发展,但是其毕竟时间太短,还是没办法说大汉已经进入了繁盛的时期,故而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实行宽松的律法,以保证人口的增长。

史书上说纷乱的天下时需要用重典,如此才能压制住海量的宵小之徒,但如今的天下四海升平,百姓都期望着安居乐业,重典严刑便不再适用了。因此臣以为陛下的做法是符合当下的真实情况的。”

汉帝坐在皇位上满意的看着白骏,他没想到,第一个支持他想法的竟然是白骏,还以为此事自己需要与三股势力,经历多次的博弈才能定下,如今看来和白骏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白氏一派的官员在白骏带头冲锋后,也不断出声支持,一时间支持之声与反对之声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彻侯集团因为周勃的离去,且势力大多在军中,官员之中人数稀少,故而一直没有参与到这场辩论。

很快在以白骏为首的白派官员激烈的辩论下,反对派被压倒了,汉帝见事情竟然进展的如此顺利,高兴道:“既然诸卿都同意了,那此事就这样定下了吧,此外,为了防止荡帝旧事,你们必须要彻底将其推行下去,不要互相推诿,再出现反复之事。”

群臣都说:“陛下恩惠浩大,功德隆盛,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我们将遵奉诏书,废除将无罪的家属罚为官奴的法令。”

汉帝二年

正月

汉帝下令道:“农耕,是天下的根本,现在开垦籍田,朕亲自带头耕种,来供给宗庙祭祀所用的谷物,以显示朕对农耕的重视,希望天下官民共勉之。”

三月

典属国典客苏建上书请求封皇子为诸侯王。

汉帝道:“淮阳闵王刘友被荡帝无故废除,抑郁而亡,朕十分怜悯他,故而决议封其子刘遂为河间王;齐悼惠王之子宗正朱虚侯刘章于国有大功,也可以封王,朕决议用齐国的大郡城阳郡,封其为城阳王。

另封皇子刘武为代王,封皇子刘参为太原王,封皇子刘揖为东平王。”

同月,汉帝下诏:“古时候治理天下,朝廷设置进献善言的旌旗,批评朝政的木柱,以此保持治国之道的畅通,并且鼓励直言进谏。

现在法令中有诽谤朝政和妖言惑众的罪名,仁帝时被废除过,后来又被启用,这使群臣不敢畅所欲言,并且皇帝也无法得知自己的过失。

这样怎么能招来远方的贤良之士呢?因此朕认为应当废除这一法令,百姓当中有人诅咒皇帝而约定相互隐瞒,后来却相互欺骗,官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再有别的言论,官吏又认为这是诽谤朝政。

因为小民的愚昧无知而将其判处死刑,这不是太荒唐了吗?朕认为此举非常的不可取,因此朕规定,从今以后,郡国之中的有收到犯这类罪行消息的,不要再受理治罪了。”

九月

朝廷开始授予郡国守相铜虎符、竹使符。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