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卫兵不断的向着街道洒水,拿着刷子不断的刷着地上的血迹,想要将昨日的一切都埋葬。
群臣踏过未央宫门前的涓涓血水,依照往日前往大殿举行朝会,他们都知道了昨夜之事,心中都十分忐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群臣上殿,只见到三个人早已站在前面,分别是宗正刘章,太尉周勃以及右丞相白骏,众人相视,跟随三位大汉最有权势的大佬缓缓进入大殿。
只是高处的皇位此时空无一人。
“想必诸位都知道,昨日周吕侯吕产叛乱,带兵攻打未央宫,陛下于乱军中崩逝,而吕产及其同党都被我和太尉、宗正平定了。”白骏毫无表情的将昨晚之事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
看向群臣道:“但是大部分吕氏及其同党都被平定了,但是吕氏还有残余,如今我手中有投靠吕氏之人的名单,下面我念一念。”
每念一个名字,就有一个人从群臣中跌落。
很快,四十几人的名单被念完,白骏手一挥,白启带兵上殿,对着三巨头行了一礼后,将这些人拖了出去。
等到外面的声音消失,白骏才说道:“如今吕氏之乱虽然平定了,但是陛下却不幸崩逝,陛下的谥号也该上了,而且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主,新任皇帝也要敲定下来。另外诸侯联军也还在关外等候我们的消息,该如何做,都议一议吧!”
最后群臣一致认为“荡”字很是适合刘恭,另外其不上庙号,不加孝字,安葬在长安西面的荡陵,称之为汉荡帝。
随后刘章出言道:“关外之军很容易解决,祸乱宫闱的吕氏乱党被铲除了,荡帝也不幸崩逝,诸侯们便没有理由再西进,毕竟朝廷并不是没有力量去平定他们,他们也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只需要一封书信便可退敌。”
白骏对刘章行礼道:“那就有劳宗正了!”
刘章回礼道:“不敢!”
好了,这下子群臣就只能议新帝了,没办法再逃避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于有人开口:“仁帝还有一子,不如立先帝次子中山王吧!他是先帝的血脉,继位最是合礼!”
许多人都同意,包括郎中令田广永,而周勃和刘章却都看着白骏。
白骏缓缓道:“不好!大家也都知道了,今日之事皆系于荡帝,古言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中山王与荡帝性格很是相像,在就封中山国后,所纳妃嫔不下二十,只是没有荡帝那样荒淫无诞罢了,若是立其为帝,要又是一个荡帝又如何?
如今仁帝就只有这一子了,到时候出了事情,我们各位岂不是辜负了仁帝的恩义?”
大家都听懂了,就连郎中令都没有反对,这时又有人说:“不如立齐王吧!齐悼惠王是高帝的长子,现在的齐王正是他的嫡子,从血缘关系来说,他是除了中山王最接近高帝的嫡长孙,可以立为皇帝。”
有大臣说道:“吕氏凭借外戚的身份作恶而几乎危害国家,以至于他们不断的迫害功臣,利用身份之便直接向皇帝进献谗言,故而选择皇帝还要看他的母族和妻族。
而齐王的母族驷钧,听闻是个恶人,齐国人都深受他的迫害。假如立齐王为皇帝,就会重现吕氏之乱。”
有人提议立淮南王刘长为皇帝,但众人都认为他年纪小,母族也很凶恶,不合适。
随后群臣考虑过去考虑过来,提到了代王刘恒,有人说:“代王是高帝在世的儿子中,年纪最大的,而且听闻他仁慈孝顺而宽容厚道。”
又有人附和道:“不仅如此,仁帝还多次夸赞代王的能力,说他将代国治理得很好。”
“代王太后的家族薄氏也是谨慎善良,不必担心吕氏之乱。”
“不仅如此啊,立年长的儿子为皇帝本来就名正言顺,而代王又凭借仁慈孝顺闻名于天下,立他为皇帝最妥当。”
众人都认为立代王是不二的人选,最后白骏亲自敲定,就立代王为帝,派人前去询问代王的意见,又派刘章前去退关东之敌。
十二月一日
刘章将诛灭吕氏的事情和荡帝之事告知齐王,齐王没有了西进的理由,而其他诸侯王也纷纷撤军,迫于朝廷的压力,不得不撤兵回国,而灌婴的军队也从荥阳撤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