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
“楚人起兵彭城,攻至荥阳,却兵困京、索,被阻成皋。汉王统兵数十万,凭巩、洛险要,却兵败荥阳,兵伤成皋,只能逃到宛县、叶县之间,这就叫智勇俱困。
如今,不如让楚、汉同时存在下去,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的贤圣以及强大的军队,迫使燕、赵屈从,为天下百姓请命,割大弱强,以立诸侯,便可以使天下归服于齐。”
韩信知道蒯彻是想要劝自己背叛汉王,但是他仍然说道:“汉王把他坐的车子给我坐,他穿的衣裳给我穿,他吃的食物给我吃。我曾听人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莪怎能见利背义呢!”
蒯彻说:“陈馀、张耳本为刎颈之交,到头来,两人却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您和汉王的交情比得过这两人吗?大王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下阜平,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这叫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
韩信犹豫了,心中十分的纠结,看着蒯彻道:“先生暂且休息吧,我会考虑的。”
最终韩信听进去了蒯彻的话,但是也无法接受背叛刘邦的自我内心的摧残,所以决定既不背叛,也不出兵。便派人回信刘邦道:“近几日齐地多地反叛,臣深陷池泽,恐不能出兵,请大王宽恕!”
固陵汉军大营,刘邦看着韩信的书信不禁破口大骂道:“我久困于此,朝夕之间,只望他前来助我,却想不到他竟要扼兵自守,是想要自立为王吗?”
堂下候命的韩信信使看着大怒的刘邦,脑袋低得更低了。
当时,陈平正坐在刘邦的旁边,陈平与张良清醒地认识到,韩信的向背对楚汉战争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况且,韩信远在齐地,假若韩信真的在齐地自立为王,刘邦鞭长莫及,根本无力阻止。
于是,陈平连忙在案下轻轻踩了他一脚,刘邦何等精明,立即知道先前失言,但是他的反应亦快,于是改口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王,何必要疑心寡人的心意,传寡人令封韩信为齐王!
那个,堂下的小子,你回去告诉大将军,以我二人的情谊,不必猜猜疑疑,我必不会辜负他的,让他准备好,不日,他的齐王印玺就会到达。”
信使得令后赶回临淄,韩信得到信使的回报后,也是十分高兴,对着蒯彻道:“看吧!汉王的胸襟何其宽阔,我都没有直言要,他就直接凭借我的功劳封为齐王,你的那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啊!”
蒯彻看着高兴的韩信,知道此时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只能不断摇头叹息,而韩信此时正沉浸在刘邦的信任和齐王的喜悦之中,没有发现蒯彻的神情。
几日后,张良带着几骑轻骑,拿着齐王印绶去齐地代表刘邦封韩信为王,并出示正式调令,在全军面前征调韩信的军队击楚。
韩信当着众人的面,接受了调令,承诺不日就出兵。
三日后,韩信带领着二十万齐军,准备南下和刘邦军合击项羽。
而另一面,刘邦为了将项羽完全扼杀,去信九江王英布、建成侯彭越、白王卿、邯郸王白炜共击项羽。
在承诺击败项羽后为彭越封王,加上得知韩信军同意出兵后,彭越也终于愿意出兵击楚。九江王英布见刘邦势大,也愿意出兵帮助,而白国经过两年的恢复后,终于有实力远征,只要是攻打项羽,白卿都很愿意。
于是刘邦率兵二十万由固陵东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率兵十万自下城父北上;韩信率兵二十万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然后向东南挺进,不断攻占楚国城邑,兵锋直指楚军侧背;
彭越率兵五万从梁地西进;白王卿联合邯郸王白炜率兵十五万自泗水郡南下。
如此,汉军及其联军共计七十万大军形成从东、西、南、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
项羽见联军势大,领兵后撤,逐渐退往垓下。
十二月
汉军与楚军决战于垓下。汉军由齐王韩信统领,共计七十万,分为七個部分,汉将曹参领兵十万为左翼,汉将夏侯婴领兵十万为右翼,汉将樊哙领兵十万为先锋,汉王刘邦与齐王韩信领兵十五万为中军,位于先锋之后;
其后有左侯、右侯,为左右翼预备军,各十万,左侯由白王白卿率领,右侯由建成侯彭越率领,然后有五万骑兵,由邯郸王白炜率领,游弋于大军左右,护卫大军,防止项羽冲击大营。
而对面的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项羽也知道此战的重要性,于是亲自在大军前举行演讲,凭借以往的战绩和项羽的人格魅力,楚军十万皆迸发出死战意识。
双方于垓下城北对峙,面对七十万大军,项羽仍然十分淡定,出列高喊让刘邦出来答话,让他解释为何要背信弃义,背离楚汉和约。
刘邦没有回话,只是让韩信出兵。项羽见状,不禁对着汉军军阵大骂道:“刘季,无耻小人也!”
见汉军有出动的迹象,项羽只得勒马回军,带领楚军迎敌。
两军开始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