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沈藤掏出手机。
陆远望着他的手机屏保,双眉轻挑,打趣:“哟,这帅哥谁呀。”沈藤抿嘴一乐,带着些许自豪:“我,上学那会儿拍的,现在不行了。”
陆远斜了他一眼,照片中的他与现在差别蛮大,发腮明显,整个人肿了一大圈,合理怀疑是丫自己p的图。
随后,沈藤给他看了一段话剧视频,叫《乌龙山伯爵。
大体内容是,沈藤饰演的男主谢蟹中奖数百万,去取钱时遇到不靠谱的银行经理和更不靠谱的一群劫匪。
在一片混乱中,他被莫名其妙地误认为是劫匪和杀人犯。
为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急中生智,向其中一位男儿身女人心的劫匪k嫂表白。
k嫂是一个喜欢男人的跨性别者,在外形上兼具男人的凶狠和女性的阴柔。
谢蟹的表白,让他感动的稀里哗啦,拿着钱远走韩国,整容成大美女玛丽莲玛丽饰演,回来寻找谢蟹。
劫银行时,知道真相的人相继遇害。
谢蟹y因此被警方通缉,逃往乌龙山,生存三年,意外找到劫匪团伙的犯罪证据,想要复仇。
恰逢玛丽莲变身归来,两人再次相遇.
陆远大致猜到开心麻团队的想法,和邓朝俞白眉类似,话剧ip改编电影。
话剧改编为电影,理论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商业电影的结构往往遵循开端、转折、危机、结局的四段式布局,而话剧的经典结构也同样包含四幕戏。
这使得两者的节奏相似,为转化提供便利。
单单从这一层面来看,话剧改编电影的难度要小于文学改编电影,甚至小于电视剧与网剧的电影化。
一部话剧出现之初,导演提出大体思路,随后所有演员在一起完善它,进行集体创作,会经历多次排练与修改,通过内部试演进一步打磨。
一个原本只有四分潜力的剧本,在排练结束后,能提升至六分,甚至更高。
再经过长时间的舞台演出,根据观众的反馈,剧本会不断得到完善。
这样的成熟作品,一旦搬上大银幕,成功率会非常高。
这是陆远愿意投资《分手大师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视为他在话剧ip电影化上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但以上是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意味着任何话剧都适合改编成电影。
话剧和电影存在天然的亲缘性,让两者很容易实现转化,道理没错。
但它们毕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他看来,《乌龙山伯爵就不适合改编。
首先话剧强调假定性,电影更注重写实性。
相比电影,舞台的包容度更大,无论多夸张的包袱和疯狂的创意,都不会让人产生质疑。
换到电影上,却行不通。
舞台上的夸张会被大银幕进一步扩大,最终导致观众们产生抵触心理。
同样是这个原因,《分手大师中的许多夸张情节被删改。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乌龙山伯爵的内容比较敏感。
女主角是变性人,前半部分是男人,后半部才成为女人,这就不适合改编。
远方传媒投资的电影不少,陆远很清楚,当前的环境,该类型无法过审。
一念至此,他摇了摇头,遗憾:“故事是个好故事,但大概率无法过审。”
他简单说明自己的顾虑,随后转身走人。
因为群星计划的存在,找他投资的人不在少数,开心麻并不特殊。
何况刘施施还等着他吃饭呢,再不回去得挠他。
沈藤和闫飞面面相觑,一脸愁容。
前者03年从军艺毕业,一头扎进娱乐圈,入行十年,终成开心麻台柱子。
可话剧再火,只是小众,不赚钱。
郝建一角让他名声大噪,但热度只是暂时。他现在急需转型,将事业拓展到大银幕上。
闫飞与他想法类似,话剧导演不赚钱,他的收入并不高。
成年人的世界里,谈论梦想显得过于奢侈,他希望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君不见文木野和徐铮两位新人导演,靠《新世界以及《泰囧一步登天,名利双收。
结果开心麻第一步就没迈出去。
《乌龙山伯爵是团队成立以来,卖的最火,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话剧。
两人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唉声叹气。
玛丽在一旁直皱眉,她是开心麻另一位台柱子。
“你俩愁啥,《乌龙山伯爵不行,那就换一个呗,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咱们有那么多好故事,总不能全都无法过审吧,再说了,能不能过审,得试过才知道,陆远也只是猜测,咱们先试试,万一过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