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你们大汉国的政治哲学,果然是博大精深。”阿谢点了点头,又道,“只是,大月氏立国已经几百年,贪图享乐的贵族如同恶龙,盘踞着国家大部分的权力和财富,有见识的官吏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穷苦的百姓整日辛苦劳作,却变得更加贫穷。如此积弊不化,我担心就算我来当王,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啊。”
周默笑了笑道:“你说的这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放在哪一个立国百年以上的国家,基本都是成立的。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需要向前看,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而丝绸之路,就是属于大月氏国的输血管,通过这条血管,西边的大秦(罗马)、大食(波斯萨珊帝国),东边的西域诸国和大汉,都可以给你们的国家带来新鲜血液。”
“只要这条血脉畅通,你阿谢必将成为大月氏国的一代中兴之主,为大月氏国至少再延续一百年以上的国运。”
听到“中兴之主”四个字,阿谢的眼神一亮,变得兴奋起来,拱手道:“如果事情成功,我将亲自前往长安朝拜,永世臣服于大汉!”
送走阿谢,周默马不停蹄地召集了魏延、关兴等人,一同商量出兵帮助大月氏国的事。
“五千兵马?”魏延大声道,“我凉州各地都要分兵驻守,还要筹备西域长史府的建立,如何能腾出五千兵马来?”
“你能出多少?”周默问。
“最多三千。”魏延白了周默一眼。
“三千足以,再加上关兴的一千人,从拓跋力微那里再借一千鲜卑兵,这不就凑够五千人了。”周默看了魏延一眼,“现在的问题是,我要回朝复命,不可能花这么长时间在外面,此次远征军,谁来当主将?”
魏延瞪了周默一眼:“你别看我,我事务繁忙,还要筹备西域长史府,一定是去不了的。”
“我来当主将。”关兴道。
周默摇头道:“就算你是霍去病,但也需要一个卫青来当主将啊。”
关兴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魏延道:“我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谁?”
“征西将军姜伯约。这小子本是丞相派给我的副手,没想到一上任就请了假,带着王家的那个漂亮姑娘,跑去于阗国去了。”
“姜伯约可以啊,他现在还在于阗国吗?”
“我军务繁忙,急需帮手,早就派人去于阗国召他回来了。上次来信,他说已经动身,我估计用不了几日,他就会到武威来了。只是,前往大月氏国,实在太过遥远,我怕他也不愿意去啊。”
“不愿意去我想办法。暂时就这么定了。”
……
数日之后,姜维同王幼娘返回武威,听说周默也在,姜维都不及休息,便风尘仆仆,兴奋异常地前来与周默见面。
一见面,姜维就兴奋地问道:“将军,你猜我此行在于阗国发现了什么好东西?”
周默道:“不给个提示?”
姜维道:“你不是总念叨着缺钱吗?我在于阗国发现一个巨大的宝藏,足以抵得上一座金山。”
周默沉思片刻,问道:“玉石?”
姜维惊奇道:“你怎么知道的?”
“于阗玉闻名天下,我如何不知?”
于阗玉,也就是和田玉,其品质自然是闻名天下,在玉文化浓郁的中国地区,极有市场,两千石大员乃至皇帝的印绶,都常用于阗玉来制作。
姜维道:“于阗国民稀少,且多笃信佛教,对于玉石兴趣不浓。我此行结识了他们国家几个皇室成员,他们很愿意将开发玉石的生意交给我们来做,只需付给他们极低的税赋就行。”
“这是好事啊。可以办。”
姜维道:“那就交给我来办吧。”
“慢着。”周默道,“这个事儿先不急,我正有一项重要任务派给你,命你作为远征军的主帅,率五千汉军前往大月氏国,帮助阿谢平定大月氏国内乱,助他当上大月氏王。”
“什么?”姜维犯难道,“将军的命令,我自然不敢不从,只是大月氏国,也太过遥远了。派其他人去不行吗?我就去搞这个玉石生意,充盈国库啊。”
“此战乃是打通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战,意义远远超过国家内部的战争,若能功成,你将同卫霍一样,名垂青史。这样的好机会,我首先就想到了你,可你却还想着拱手送给别人?”
听到名垂青史,姜维马上反应了过来,急忙道:“我全靠将军栽培,才有今日,将军之命,我岂敢不从?这个大月氏国,我去定了,必将不辱使命,功成而还。”
“此去路途遥远,但一应补给都是阿谢提供,你都不用担心。”周默道,“除了帮阿谢夺取王位之外,回来的时候,顺便在当地多多搜集一些中国没有的作物种子回来。我会派农学专家随你一同前往,你要配合他的工作。这件事也很重要,不得有丝毫怠慢。”
“遵命。”姜维拱手道。
十余日后,五千远征军筹备完毕,以姜维为主将,关兴为副将,费祎为军师,阿谢等人随行。大军从武威出发,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前往大月氏国。
北方鲜卑人的威胁消除之后,魏延也可以腾出手来,开始在蒲昌海(今罗布泊)附近,建立起西域长史府,以宣誓西域地区的主权,正式重回大汉。
周默则一直留在武威,等西域诸国的使者全都赶来汇合之后,带领一众人马,连同鲜卑首领拓跋力微,一起返回长安,朝拜天子。
听闻大汉天子刘禅十分年轻,西域诸国就跟商量好得似的,各自选了一名国中的公主,准备献给刘禅,以作和亲。
见到这些小公主一个个长得花枝招展,充满异域风情,周默也不禁羡慕起了刘禅这小子,倒是艳福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