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成交(2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夏侯楙默默点头,深以为然。

颜斐也很开心。周默兑现了他的承诺,让自己的全家老小免于牢狱之灾,自己的良心也终于可以安放。

张郃也很开心,不仅每天食量大增,指定要吃周默送的那种驴肉,还恢复了操练的习惯,每日在院中打熬枪棒,锻炼筋骨,为重回战场做好准备。

最开心的,则莫过于益州的部分百姓了。

夷陵战后,他们的亲人远隔于异国他乡,虽未战死,但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今生再难相见。本已心如死灰,如今却忽然再次相逢,恍若隔世,如何能不叫人欣喜若狂,涕泪横流?

普天之下,可能唯有一家人,不甚开心。

魏国荆州治所,南阳宛城。

在朝廷的调兵令派下来之后,司马懿尽管内心颇有微词,但执行起来,却是不折不扣。

八千余益州籍士兵,早已打散分入各营,如今一个不落,全都被他统计出来,准备送归蜀中。

“父亲,凭什么?”司马师不满道,“凭什么四千人换八千人?又凭什么换来的人,都归了大将军。而送去的人,全出自我们营中。”

“住口,什么叫我们营中?”司马懿怒道,“这是大魏的军营,是大魏的军队!陛下想怎么用,怎么调遣,我们照着办就是了,哪里来的这么多牢骚?”

司马师很少见父亲如此大发雷霆,于是吓得不敢再说话。

良久,司马懿的气渐渐消了,开口道:“几千士兵,虽然也很可惜,但更为可惜的,是黄公衡。昨日他来见我,交谈之后,我才发现此人之才,当与刘子扬、蒋子通不相伯仲。”

刘晔、蒋济都是曹操的重要谋臣,司马懿将黄权比作他们,可见其对黄权的器重之深。

“像黄公衡这样的人才,足抵一万雄兵,当年刘备同武皇帝争汉中而得胜,皆出自其所谋也。吴蜀交战,我们渔翁得利,侥幸得之,却不能用之,这倒也罢了。可无论如何,也不该把他放回蜀国去啊。”

“那又该如何,陛下圣旨已下,父亲难道还能抗旨不遵吗?”

“倘若黄公衡心中还有一丝留意,我便有办法挽留。可倘若他去意已决,我也无可奈何了。”

翌日,黄权临行之前,来向司马懿辞别。

一番寒暄交谈,司马懿见黄权面色如常,言行端正,喜怒不形于色,爱才之心大起,不免更加痛惜他的离去,开口道:“蜀中像公衡这样的人才,恐怕不多吧。我料公衡回去,一定会受到诸葛孔明的重用的。”

黄权笑道:“没想到明公竟如此看重于我,实在愧不敢当啊。”

“既知莪看重于你,为何不留下来?只要你点头,我自会去和陛下开口。”

黄权摇了摇头:“朝廷已经决定的事,明公还是奉旨行事为好,不宜过多干涉,以伤陛下之明。更何况,强扭的瓜不甜啊。”

“说的没错。”司马懿失笑道,“一定得知公衡将要离去,我心已乱,所以才会胡言乱语。”

黄权拱手告辞,司马懿望着他的背影,悠然惋惜道:“什么叫强扭的瓜不甜,看来,不过是西蜀之瓜更甜一些罢了。”

……

冀县城西,乱坟岗。

两匹黑马,并肩而行,缓步来到此地。

一匹马背上,是一名年轻的女子,正是王幼娘。而另一匹背上,乃是新进的征西将军姜维。

“小夫人,就是这里了。”

二人走到一座坟前,姜维开口说道。

这是仁摩罗的坟,因为身份的特殊原因,当时姜维无法给他立碑。而这一次来之前,他本想顺便刻一块碑带来,却被王幼娘拒绝了。

王幼娘神情激动,翻身下马,在坟前簌簌落泪,哀恸良久。

“薛礼和郭淮都已经死了。你的仇已经报了,可以安息了。”

“记得当年也是在此地,我在棺材里面,你在外面。你从冀县一路送丧,把我送来这里,埋了我,又把我挖出来,生死之事,仿佛儿戏。可能是当时惹怒了老天吧,谁能想到,今天咱们真的阴阳相隔,只不过你却擅作主张,顶替了本来属于我的位置。留我一个人在这人世,独自悲伤。”

“你说过,将来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回于阗国去,不想死在异国土地上。我当时以为你是后悔娶我,还狠狠打了你一巴掌,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既已入赘我王家,将来就该随我一起,葬在我王氏祖坟里。”

王幼娘回忆起往事,破涕为笑,擦了擦脸上的泪痕,“你这辈子,就爱骗人。你都大难临头了,还要骗我先走,实在是坏蛋透顶,不能饶你。”

姜维也单膝跪地,倒了一杯酒,洒在坟前,低声道:“仁摩罗兄,你是个真正的英雄,我姜维能与你共事,是我这辈子的荣耀。对于你的遗孀王小夫人,我也会尽我的全力照拂她,保护她,以偿还我对你的亏欠和愧疚,请你放心走吧。”

“伯约兄弟,你不必如此介怀,你并不欠我什么。”王幼娘道,“相反,因为有你的勇敢果决,我夫君才不至于遭受郭淮的酷刑折磨,也才能像个英雄一样死去。我和他都应该感谢你才是。”

“小夫人能这么说,我很感动。”姜维道,“但是,我的愧疚,也是发自内心的。最近这两年,我经常都会梦见仁摩罗兄望着我那绝望的眼神。若能活着,没人想做这样的英雄。是我无能,没有办法救下他。所以,今后余生,也请小夫人不要拒绝我的好意。否则,我的愧疚,将往何处安放?”

王幼娘没有回答。

二人静静地在仁摩罗的坟前,烧了很多的纸钱。

“伯约,帮我一个忙吧。”

“好。”

“你帮我把他的棺材掘出来,再找几个人,我们带他回于阗国,把他葬在他的家乡。”

“好的。”姜维道,“如今雍凉平定,一路畅通无阻,此事并不难办。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你是朝廷重臣,事务繁忙,只要你有时间,我们随时出发。”

“不碍事。我向丞相写信告假,他一定会准允的。我们明日便启程,如何?”

“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