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 赎回(2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所以,天气虽然无比寒冷,但长安城中却比往年热闹太多。

子午道,傥骆道,陈仓道,褒斜道,每条从蜀中入关的道路,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们自蜀中前来。

所有人都怀揣着一份梦想,来到长安,渴望参与到这个处于腾飞阶段的国家中来,做一只风口上的猪,圆一场翱翔蓝天的美梦。

然而,城中唯独有一人,内心却像这个冬天一样寒冷彻骨,一片死寂。

这个人就是张郃。

此时此刻,他已经枯坐屋中,绝食了两天两夜,决心以死明志。

起初,张郃被俘之后,虽然羞愤难当,但并没有想过要自杀。

张郃虽然重视荣誉,也知道于禁当年被关羽俘虏之后,受尽屈辱的故事。

但他不是死脑筋,知道他与于禁毕竟不同。

于禁是主动投降,他是被诸葛亮用诡计陷害。

于禁面对的是刻薄寡恩的曹丕,而他面对的是相对宽厚仁慈的曹叡。

张郃初被俘时,他认为蜀军战斗力,并不能跟魏军相比,即便赢了一两仗,也只是侥幸。

只要曹真大军开进关中,蜀军溃败只是迟早的事。

到时候,他便可以寻找机会,趁乱逃脱,重归于魏。

在蜀营当俘虏的日子,有一说一,还是不错的。

在诸葛亮的安排之下,张郃的吃喝用度,都是蜀国高级军官的统一标准,虽然比不上魏军奢华,但绝对已经是优待了。

虽然是软禁,但相对一般的囚徒,张郃的行动可谓相当自由。

除了身边永远有四五个全副武装的甲士跟随之外,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额外限制。

甚至他可以在营中或城中四处转悠。

只要张郃不做出过分的举动,这些甲士对他也是十分恭谨,如同下属对待上级一般。

凭借这份自由,张郃得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亲眼目睹了诸葛亮和曹真在五丈原对峙的整个过程。

他的心态,也随着战争的进行,而有了显著的变化。

战争开始的七日之内,他对曹真充满了信心,甚至于,他从诸葛亮的排兵布阵之中,还看出了几个明显的败笔,不免暗自耻笑,嗤之以鼻。

但随着战局的进行,张郃却越来越惊讶。

凡是张郃能够看出来的蜀军的所有军事问题,全都在战争的过程中,被诸葛亮一个个迅速纠正,无一例外。

诸葛亮的学习应变能力之强大,是他前所未见的。

可以说,开战第一天的诸葛亮,和开战半个月之后的诸葛亮,已经完全是两个水平。

什么是天才,这就是天才。

所以,当战争后期,曹真还在苦苦攻坚,硬啃马冢的时候,张郃已经认为胜负已分。

在他看来,在战争的前七日,曹真的用兵水平,是要优于诸葛亮的。

而随着诸葛亮用兵愈加成熟,曹真逐渐落后,到了战争中后期,他已经没有机会再击败诸葛亮了。

或许,今后曹真也再不可能在公平的对决之中击败诸葛亮了。只能利用魏国的国力优势,打优势对局了。

这种绝望的感觉,令张郃窒息。

随着曹真退军,诸葛亮大军进入长安,张郃被允许在长安城内自由活动。

既然战争已经结束,他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将何去何从的问题。

所以,他频频拜访城中消息灵通人士,询问来自魏国的新闻,想看是否有关于自己的消息。

他最为期待的结果,是魏国能派出一使者来长安,与诸葛亮谈判,将自己赎回。

在他看来,这个可能性还是不低的。

这些年来,曹魏老将凋零,再不复当年曹丞相帐下的豪华阵容。就连司马懿这样的文官外臣,都被外派督抚一方。这在曹操年代,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魏国之中,像他这样忠心耿耿,有经验,有能力的将军,是越来越少了。

朝廷但凡明白这个道理,都不会放任他不管的。

终于,苦等数十日后,魏国终于有关于张郃的消息传来。

但看到这消息之后,张郃却大失所望,心一下冷了半截。

不久之前,魏国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家都在争论,谁该承担起丢失关陇的责任。

最主流的声音宣称,是两个人,导致了这场失败。

一个是颜斐,一个张郃。

想一想也容易理解。郭淮战死自不用说,夏侯楙、曹真可都是宗室,即便他们有过错,只要陛下宽恕他们,谁又敢抓着不放?

而最安全的抨击对象,就是骂张郃和颜斐了。

于是,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朝臣,连一个兵都没有带过,就大肆抨击张郃的战术失误。说他应占据陈仓,稳步向西推进,而不是去什么街亭。

至于后来被诸葛亮设计活捉,本来也完全可以避免,全赖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焉能不被人算计?

听闻这则消息,张郃的眼神逐渐失去了光彩。

流言蜚语,他并不介意。

身为败军之将,还被敌人俘虏,将丢失关陇的责任归到他的头上,他也能勉强承受。

但是,朝廷的这个风向,却对他大为不利。

如果自己变成了任人唾弃的罪臣,陛下还会花心思设法赎他回国吗?

忐忑不安了数日之后,另一个来自魏国的消息,成为了压垮张郃的最后一根稻草。

魏国派出使者前来长安,商讨赎回夏侯楙和清河公主的事宜。

张郃反复确认多次,魏使只说要赎回夏侯楙和公主,并没有提及张郃半个字。

于是,张郃万念俱灰,开始绝食。

负责看管张郃的卫兵,急忙将消息传给诸葛亮。

诸葛亮踌躇良久,长叹一声道:“张郃天下名将,或许绝食而死,也是一个圆满的归宿,至少千百年之后,人们还会记得他的忠烈。”

周默却道:“丞相且慢。让他绝食而死,实在太浪费人才了。张郃天下名将,这么值钱的一个人,还是要想办法向魏国换取更大的价码才是。”

杨仪撇了撇嘴,道:“可魏国风传,已经将丢失关陇的责任归咎于张郃,此次魏使前来赎回夏侯楙,也并未提及张郃一个字。或许,在魏人眼里,张郃已经不值钱啦。”

“金子蒙尘,也还是金子。魏国总是有识货的人的。”周默笑了笑,转而拱手向诸葛亮作揖道,“丞相,我欲亲自前往潼关,同曹真本人进行谈判,把张郃夏侯楙,还有那个什么清河公主一起打包出售。”

“我保证,一定卖个好价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