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加官进爵,迁都长安(2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魏延的完整称呼是:假节/行左军师/前将军/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

最前面的“节权”是依汉旧制,分为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种,代表了由皇帝亲自授予,可以暂时行使皇帝杀伐大权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使持节可杀两千石以下官吏,持节可杀无官身之人,假节可以杀违反军令者。

如此云云。

除了上面所有的这些制度变动,还有一项重要变动,是诸葛亮踌躇再三,最终在周默等人的强力坚持之下,经过了数次会议专门讨论,最终才得以通过的。

那便是,迁都长安。

长安是汉朝旧都,而蜀汉的立国纲领中的重要一条便是“还于旧都”。

虽然没有明确说这个旧都是西都长安还是东都洛阳,但长安是都,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而经过讨论,将都城从成都改为长安,所有人都没有意见,所以,才将关中地区恢复前汉旧称,称为司隶校尉部。

问题是,皇帝刘禅以及整个成都宫室,是否要整体搬迁至长安来?什么时候搬?

很多人对此表示了担忧,毕竟长安才刚刚收复,周边郡县尚未完全平定,局面并不安稳。

而且,长安如今处在战争的最前线,随时都有可能再遭受到曹魏的大举进攻。

别忘了,曹真就屯驻于潼关,虎视眈眈呢。如果长安一旦有失,岂不是危险?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即便真要迁都长安,最好也要再过些时日,等局面更加稳定之后,更为稳妥。

定都长安之后,可以先营建宫室,宗庙,迁移刘备的惠陵,修缮汉代先皇陵寝。

以此为合理的借口,拖延时间。等做好充足的准备,可能是一年半载,也可能是三年五年之后,再迎皇帝刘禅入主长安。

还有人表示,可以让刘备的其他儿子梁王或者鲁王其中一人,送来长安坐镇,以作为皇室在都城的代表。这样即便万一长安出了不好的状况,也不至于影响到陛下安危和皇嗣血脉。

这些观点,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赞同。可周默却态度强硬,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

周默说道:

“陛下在哪里,都城就在哪里。如果以长安为国都,而陛下却长期在成都,那便是掩耳盗铃,徒让曹贼们耻笑,还不如不迁都。”

“如果担心长安一旦有失,陛下将陷入危险的境地,那么我等就更要精诚团结,将曹魏抵御于潼关之外,不得让他们踏入关中半步。”

“陛下也已经二十岁了,长大成年,是时候开始学习像他父亲一样,慢慢承担起一个君王应尽的责任了。”

“说句可能大逆不道的话,即便真的长安不保,陛下东狩。我们也可以留梁王在成都,承嗣社稷宗庙。而不是反过来。”

“当年我教陛下读书的时候,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国家,都城就建立在国境线上,数百年来,一直如此,直到这个国家灭亡,他们的皇帝自缢,也没有离开过国都一步。”

“当时有一句话,让陛下印象十分深刻,他曾经反复抄写并诵读这句话。我想,这句话可以代表了陛下的真正想法。”

“周将军,什么话让陛下这么重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周默肃然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