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不得人心(2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为何只有这些人?”曹真不解道,“关中富庶之地,即便时间仓促,也不至于就这么点人吧?”

“大将军,不是我们不卖力,只是各大县乡空空如也,实在无人可迁啊。”

“这是为何?”

“听闻乡里流传谣言,说我们大魏迁民,名为屯田客,实为农奴,还编了什么口号,说曹魏屯田,敲骨吸髓,誓死不当屯田奴。那些乡间愚民们不明就里,听信了这些谣言,纷纷都跑到乡下避难去了,所以才迁不到人啊。”

“这帮愚民,真是蠢如牛马。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曹真道:“看来,这谣言一定是蜀军放出的。诸葛亮真乃奇才,处处都能先人一步啊。”

杜袭却道:“大将军,实情未必如此。若真是蜀军放出谣言,那也太快了吧?毕竟各县城名义上还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蜀军也就长安有两三千骑兵能够出城,就是插上翅膀,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便将谣言传遍关中各地啊。”

“那么,军师以为实情如何?”

杜袭想了想道:“依我之见,是我们的迁民令,触动了京兆大族的利益,他们已经集体倒戈了。因为,只有这些大族联手,才有能力将谣言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散布到如此之广大的范围之内啊。”

“军师所言极是。”曹真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长叹道:“自武皇帝在潼关大胜马超,我曹氏已经在关中经营了十五年之久,这才败了一场,就已经不得人心至此了吗?实在令人心寒啊。”

杜袭欲言又止道:“吾有一言,可能会对大将军稍有不敬,不知当讲不当讲。”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军师但说无妨。”

杜袭道:“我大魏立国之基,武靠谯沛宗室,文靠颍川士族。大将军乃武皇帝之子,属于前者,而我杜袭出身颍川定陵县,属于后者。再比如东线扬州战区,大司马(曹休)属于前者,其军师赵伯然(赵俨)乃是颍川阳翟人,属于后者。”

“至于洛阳朝中,出身颍川的官吏,更是数不胜数。颍川士族,地位超然于其他州郡的士族之上,这是公认的事实。因为颍川士族,早在初平、兴平年间,便在荀文若的带领之下归附了武皇帝,地位自然不可与后来者相比。”

“而之后武皇帝剿灭吕布袁术,荡平中原,灭袁绍而平河北,收张绣而得南阳,这些地方的士族,都可称得上是第二等。而关中归附我国最晚,此时我朝中官场格局已然稳固,关中陇西士族即便再有才华,也只能位居末席。”

“文皇帝即位之后,更是推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关中陇西士族,因为出身的原因,多被评为中品甚至下品,地位更逊。杜伯侯(杜畿)京兆人望,张德容(张既)功勋赫赫,爵位不过亭侯,而我杜袭论能力,论功劳,都不如二位,却已经受封平阳乡侯。”

“杜伯侯之子(杜恕),已经年过三十,至今却尚为白身,不愿出仕。又闻陇西天水郡参军姜伯约叛魏投蜀,也是因为其出身边郡的原因,品评为下品,仕途无望,这才选择了投靠蜀国以博取功名。”

杜袭长叹一口气道:“同在朝中为官,却因为出身边郡,便总是低人一等,如何能没有怨言?不用说经营十五年了,就是经营三十年,五十年,又有何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