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攻守之势易也(2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信使递上周默书信,诸葛亮都等不及拆信,便满怀关切地问道:“周将军情况如何?长安情况如何?”

信使回答:“禀丞相,魏军围城二十余日,我军虽然十分艰难,士兵死伤颇多,但最终还是成功守了下来。几日前曹真大军撤走,曹军攻势减缓,围城变得松懈,周将军于是命我出城,来寻找丞相大军的消息。”

“好。太好了。”诸葛亮道,“思潜缺兵少粮,能坚持到现在,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回去告诉周将军,让他务必再坚持几日,继续守好长安,用不了多久,待我歼灭曹真,便前往长安,与他相会!”

“丞相不必着急。”那信使却道,“周将军说了,如今长安城中,兵精粮足,请丞相切莫因为担忧长安局势,轻兵冒进,急于寻求与魏军主力决战。如今陇西已经尽归我手,长安也在我军控制之下,着急的不是我军,而是曹真。当采取守势,以逸待劳,方是上策。”

“兵精粮足?”诸葛亮大奇,“仅率万人突袭长安,又坚守了二十余日,如何还能做到兵精粮足?”

于是,那信使滔滔不绝,将周默如何散尽夏侯楙的巨量家财,获得了杜氏韦氏等京兆大族提供大量人力、物资、粮草的支持,又如何在关键时刻成功胁迫他们,在避免了一场叛乱的同时,化解了魏军最有力的一次攻城,最终宽宏大量,不予追究,争取到了京兆世族们的诚心依附,全部告诉了诸葛亮。

“包括我这次能这么快赶来送信,也是得到了杜氏的关照,派了向导,送了快马。”信使道。

听完,诸葛亮叹道:“如此手段,雷霆雨露,刚柔并济,殊为不易,思潜比当年又有进步了啊。”又笑着摇了摇头:“我一向自忖小心谨慎,非思虑周全绝不轻动,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由周思潜来劝我不必着急。”

其实,根据曹真军的动向,诸葛亮已经预料到周默无事。

但他毕竟担忧周默的安危,心态还是有些着急,以至于一直没有放弃主动进攻郿县,逼迫曹真决战的想法。

但看完周默的信之后,诸葛亮一颗悬着的心,终于稳稳地落在了肚子里,心态再度恢复到了之前的从容不迫。

这样的诸葛亮,是不可战胜的。

在与杨仪、马谡等人交换了意见之后,诸葛亮决定,不再顾虑长安的局势,而是固守五丈原,迫使曹真主动寻求决战。

如果说,蜀军主动进攻,两军合战旷野,诸葛亮自信能有六到七成胜率,而若是以逸待劳,等曹真主动来攻,即便是以诸葛亮比较保守的性格来估计,也认为至少有八成的赢面。

郿县,曹军大营。

曹真的确很着急。

数年前,曹真才好不容易将雍凉收服归魏,这也是他从军以来最大的功绩。所以他深知雍凉的情况。

西北本就是边陲之地,人心不稳,陈仓被蜀军攻破之后,前往陇西的道路已经被彻底阻断。一旦长时间被蜀国占据,不用说陇西了,整个凉州乃至西域,也必将归附蜀汉。

这些地方,都是先汉故地,虽然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但却是汉王朝强大的象征,极具象征意义。

更不用说,更具象征意义的汉之故都长安城,现在还在蜀军手里。

一旦迁延日久,朝廷里那些喜欢渲染“失败主义”的谋士们,必将群起上书,寻找各种荒唐的理由和刁钻的角度攻击曹真。小皇帝年纪轻,耳根子软,一旦听了他们的话,势必十分麻烦。

曹真已经笃定:这一战,必须赢,必须速战速决。

攻城确实不好打,但这不是将军水平的问题,整个三国,也没几個重要的城池是被强行攻坚打下来的。

但野外合战,曹真可就自信得多了。

“我将士更精锐,人数更多,作战经验更丰富,还打不过你一个负责后勤内政的诸葛亮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