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天水郡治所,冀县。
太守府中,天水太守马遵听闻诸葛亮猝然来袭,早已是慌乱不已,急的来回踱步,一刻也停不下来。
冀县四战之地,而他手下的兵马只有两千来人,必难久守,诸葛亮大军据称有二十余万,摧枯拉朽,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而一旦城破,马遵必然是死路一条。
如果逃跑呢,离开冀县?
身为一郡太守,弃城而逃的罪名,也足以让他脑袋搬家了。
马遵也不是没有想过投降,只是自己的家眷妻子都在长安城中,若是投降,他们必然遭难。
守也不是,逃也不是,降也不是,又该如何是好?
马遵本是个愚钝之人,但此时面对生死存亡,却是忽然开窍,想到了一条计策。
驻扎在上邽的雍州刺史郭淮兵强马壮,且善于用兵,若是以支援的名义,带人前去投奔郭淮,那么活下来的机会,必然大大增加。
一念至此,马遵仿佛抓到了一颗救命稻草,兴奋至极,马上下令集结郡中兵马,同时召集郡中官吏姜维、梁绪、梁虔、尹赏等人前来太守府,商议启程支援上邽之事。
不多时,梁绪、梁虔、尹赏等人都来到了太守府,唯独不见参军姜维的身影。
“伯约去哪里了?”马遵问道。
自从那年姜维调查西蜀间谍一事,触了郭淮的霉头,挨了好一通鞭子之后,他那热烈如火的莽撞个性,是明显有所收敛,每日按部就班点卯,安排什么事便做什么,再不见他闹出什么事来。
如今关键时刻,怎么又掉了链子?
尹赏道:“伯约得知诸葛亮大军来袭之后,考虑我冀县城中兵马不足,难以久守,便即刻骑马奔往上邽城,找郭使君搬救兵去了。”
“搬救兵?”
马遵顿时慌了,心想:“都这个节骨眼了,还搬什么救兵?他莫不是还以为冀县可以坚守不成?这不是坏了我的大事吗?”
于是破口大骂道:“姜维这小子,简直混蛋,如何不来找我通报便擅自行动,还把不把我这个太守放在眼里了!”
梁绪道:“太守莫要生气。蜀军大兵压境,情况危急,伯约此举也只是为增加守城力量,抵御蜀贼,事急从权,来不及通知府君,还望府君能够多多理解才是。”
梁虔道:“是啊。伯约一片拳拳报国之心,令人钦佩。我天水郡能有此忠诚之士,必然能挡住蜀贼,确保城池不失,这实在是府君的福气啊。”
尹赏道:“府君,伯约胆略过人,忠君爱国,这些年来,大家都看在眼里。吾等虽不才,愿效仿之,为国尽忠。即便蜀军再强,我们也一定要坚守城池,决不投降!大家说,是也不是?”
在场官吏听闻尹赏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皆大声表示赞同。
马遵虽然心里慌的一匹,怕死怕得要死,但见群情激昂,一副誓与城池共存亡的模样,自己想到的“妙计”也只好咽进肚子里。
于是干笑了两声,点头道:“太好了!我马遵能有你们这些忠臣志士辅佐,实乃三生有幸。纵使诸葛亮千军万马来攻,我马遵又有何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