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解围(1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司马懿多日之前便有预言,认为陆逊一定不会无动于衷,多半会趁司马懿前往上庸平叛,荆州空虚之时,出兵襄樊。

但猜测总归只是猜测。若无切实证据,大军便贸然出动前往襄樊救援,显然也不是一个思虑成熟的主帅应该做出来的事情。

事实上,司马懿早就在为撤军作准备了。

不光全军士卒这些天都在修整,已经充分休息,精力充沛,随时可以拔寨启程。而上庸郡北部地区的百姓,也已经全数迁离本地。

他所欠缺的,正是一个撤军的理由。

如今看到李异率兵来援,却是正好证实了司马懿的猜测。

见儿子司马师神情颇有不解,司马懿笑道:“吾儿可是不解,为父为何选择此刻撤军?”

“是啊。”司马师道,“父亲这些日子虽然一直都在筹备撤军,却总说时机未到,命将军们稍安勿躁,切莫将消息外传。为何直到这吴将李异来援,便毅然决定撤军,难道李异一来,这撤军的时机便到了吗?”

“正是。”司马懿道,“李异自南翻山越岭而来,且只带千人兵马,这正好证明了为父的猜测。我料此刻陆逊一定已经率大军北上襄樊了。襄樊的急报,不日便将送抵我军中。”

“父亲何以见得?”

“陆逊若真想支援孟达,不自夷陵北上,走平坦大道,反而命李异领巫县兵马翻山而来,如此舍近求远,必有蹊跷。”

“况且,陆逊既决定支援孟达,为何却只用一微末小将李异领区区千人?陆逊的大军在哪里?朱然、潘璋、徐盛等东吴宿将又在哪里?这只能说明,其夷陵之兵马,另有用处,不可能将之派往上庸。”

“陆逊大举进攻襄樊了!”司马师失声道。

“莫慌。”司马懿悠然道,“襄阳、樊城分据汉水南北两岸,互为犄角,城池坚固。以昔年关羽之赫赫军威,又借大靡雨之天象相助,水淹于禁,擒杀庞德,都未能破城,何况陆逊乎?”

“况且,我早已命令襄樊守军严阵以待。我三万大军放弃上庸,顺汉水东下,只需数日时间,便可抵达襄阳城。陆逊虽大举而来,却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于是,司马懿下令撤军。

依旧是雷厉风行的作风,说撤军,便毫不迟疑,马上行动。

只两日时间,三万大军便撤的干干净净。

而其数千人的先锋部队,早已乘坐轻舟顺汉水而下,此刻已经过了武当山,进入南阳盆地,顺风顺水,不日便将抵达襄阳城下。

事情的进展,果然如司马懿所料。退军半路,襄阳守军便传来消息:

东吴大军大举北出,诸葛瑾所部已经切断了祁口,陆逊亲自率大军包围了宜城,正在猛攻城池。其先锋军则由潘璋率领,一路北上,此刻已经抵达了襄阳城郊外……

很快,司马懿便又收到魏主曹叡从洛阳发来的诏令:命司马懿暂时停止攻打孟达叛军,率军前往襄阳前线,主持战局。

东三郡这样的贫瘠之地,与襄樊重镇相比,孰轻孰重,曹叡自然明白。即便他心中对孟达这個反复小人已是痛恨地咬牙切齿,也不得不以大局为重,调司马懿回防襄樊。

看到曹叡的诏书之后,司马师对其父笑道:“父亲真是料事如神,陛下诏书一到,我军虽攻上庸不克,却也是撤退得有理有据,无可指摘了。”

司马懿嘴角一瞥,得意之情一闪而过,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为将者,哪有不遇逆境,不打败仗的?但处在父亲这个位置上,虽官高爵显,但于军中却根基不稳,功劳不著,一定要先设法立于不败之地,方才能有转机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