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计策,果然奏效了。
当酷暑褪去,汉中各地的驻军正忙着秋收的时候,孟达的求援信,终于送到了诸葛亮的案上。
尽管孟达大言不惭地表示,他不认为司马懿会亲自前来新城郡平叛,顶多只会派个将军而已。以上庸城之坚固,足以应付一时。
但诸葛亮既然已经同意了周默援救孟达,保全东三郡的战略,便决不能允许孟达有失。
于是,在收到信的第一时间,诸葛亮便命周默和魏延领军一万人,即刻出发,溯汉水东下,前往上庸支援。
同时,命赵云、吴懿、吴班、高翔、陈式、孟获各军加快秋收速度,待秋收完成之后,立即于沔阳大营集结,出师北伐。
周默在沔阳的军营之中,早已等待多日,东援所需的一应准备工作也已经提前做好。
一收到诸葛亮的命令之后,便命张嶷点起全营五千兵马,立即出发。
出发半日,便到了南郑城,按照计划,周默要先在南郑与魏延军汇合后,再乘船东下。
魏延听闻周默前来,早已在城门等候多时。
对于诸葛亮制定的北伐战略,魏延并不认可,本来就有情绪,所以不愿随大军一齐西出陇右。
此番在周默的运作之下,二人能够组成一支偏军,东援孟达,远离大军,至少可以获得一些自由的空气,魏延喜不自胜,对周默能带他一起,也颇为感激。
魏延知道周默好酒,于是一见到周默前来,便笑嘻嘻地拉着周默的手,邀他前去军帐饮酒:“思潜远来辛苦,你我兄弟二人多日未见,愚兄甚为思念,当饮几杯才是,也让将士们都休息休息。”
周默却急忙摆手道:“文长兄,事态紧急,赶紧点起兵马,随我出发,这酒等回来再饮也不迟。”
魏延道:“非是我魏延贪杯误事,只是我部下多名曲长尚在东狼谷收麦未归,尚需要三五日方能赶回。且这几日士兵们都忙于秋收,十分辛苦,正好在我南郑城中休息几日,等人马都到齐了,再行出发不迟。”
“不行,不行。我们马上出发,一刻也等不得。”周默态度十分坚决,又问道,“文长兄营中尚有多少兵马?”
“除去丞相调走的数千人外,我营中尚有精兵三千,外出秋收未归者大约两千。”
周默略加思索,便斩钉截铁道:“文长即刻前去调集这三千兵马,我们马上出发。至于这两千人,等他们收麦回来之后,再一路追赶我们便可。”
“思潜为何如此心急?”魏延有些不解,“莫非孟达又有新的告急书信送来?”
“还没有。但我猜测应该快了。”周默道,“孟达的存亡,事关本次北伐的成败,决不能掉以轻心,援军越快抵达越好。文长兄无需多疑,相信我便是。”
见周默态度坚决,魏延也不再迟疑,于是马上回营,点起兵马随周默出发。
二人合军共计八千余人,自城北汉水南岸乘船,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东下。
等到夜里,本计划停船休息,但忽然间刮起了西风,船只顺风顺水,航速极快。
周默不想错过这个赶路的机会,于是下令全军取消休息,继续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