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章:考察(1 / 2)正在吃饼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又实地考察了大德县几个中学(因为余亮这一次来,也是投资办中学),他也看出来了,这些学校也是人满为患啊,人太多了,教室里已经装不下了,一个班级往往有七十人,甚至八十人。

“这种情况下,对学生也不好,应该多招几个班啊。”余亮说。

“是啊,每个班都是这样。”此时此刻,教委主任王培付说。

听说这位老板要来大德县投资,这位王培付一直陪同着。如果能让余亮投资办校,也是他的一件功劳啊。

“国家每年不是投入一些钱吗?”

“这个钱还是杯水车薪啊,老师工资能发出来就不错了。”

王培付又跟余亮说明了情况,现在财政在这一块的投入有限,而且,社会发展也太快了,很快农村的孩子涌入城市,他们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有些是在县城里租房陪读,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城,城里的学校毕竟有限啊。

乡镇里还有一些中学,学生是越来越少,还有一个趋势就是这些乡镇中学的老师,也在城里买了房子,他们也是一放学就返回到城里来居住,这样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

如果成绩不行了,家长对农村的教育也会越来越失望,他们也一样会把孩子往城里来送的。

“是啊,是啊。”余亮说。

“余总,你真的打算投资吗?”

“是的。”

“太好了。”

“不过,我也有自己的条件。”

“什么条件,你说。”

余亮说出了自己的条件,就是关于老师方面的担心。如果你想教育质量高,必须要有最优秀的老师来。如果全部从社会中招聘,这些青年老师要成长起来,肯定是需要时间的。必须从这些体制内的老师中来招聘。

之前余亮也跟江玉杰就这个问题探讨过的,因为大德县只是内地一个小县城,这里的人们思想必然保守,叫他们舍弃铁饭碗,来到一个私立学校里打工,他们肯定是心里打鼓的。

就算你给他们最两倍三倍的薪水,他们也不一定肯,因为公立学校有一个保险箱,无论如何也不会炒掉他们,但是私立学校就不一样了,你干不好随时可能叫你走人。

而这个干得好或者不好的标准也是在管理者手中的,你得罪了某一个人,可能就会丢掉饭碗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保留这些老师的编制,当余亮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王培付说:

“这个我可不能答应,我还得请示上级领导。”

“行吧,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可以考虑投资。”

这是投资者的条件,王培付也必须向上级汇报。果然第二天,副县长徐明成就过来了。徐明成是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这事他可以拍板的,晚上他请余亮等一行人吃饭。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开会研究过了的,可以考虑。”徐明成说。

“这么说来,徐县长是答应了?“

“你说说的你的想法。”

在夏国,很多事情就是在饭桌上谈成的,今天余亮算是体会到了。这一次来吃饭的,这个徐明成副县长的职位最高,还有教委主任,招商局局长等人。

他们也清楚,如果这事成了,余亮可以投资10亿,甚至20亿来这里办校呢。他们也十分期望这一问题能得到解决。

余亮也不着急,他也清楚,这件事,你如果着急了,他们就不会给一些优惠政策了。这时,江玉杰也适时地发言了,她跟招商局长老张是熟人,她说:

“老张,人我是替你招回来了,能不能留住,就看你们的了。”

“是,是。”

“你也清楚,余总这20亿,投到任何一个县城,都是一笔不小的钱啊。”

大家一起点头称是。

是啊,大德县的情况是这么一个情况,本来,这个教育也不是赚钱的工具,应该是福利性质的,这笔钱也应该由他们财政来出的,但是大德县的经济不景气啊,没有钱啊,现在也只能用社会资本来投入。

余亮则认为,这些人能想到用社会资本,本身也是思想开明的表现,余亮也看出了他们的犹豫,说:

“你看,这些老师们保留编制,同时,也来我这里工作,他们肯定是愿意的,你们也节约了一笔钱。”

“是哦,你不说我还没有想到呢。”

应该来说,这句话也的动了徐明成,副县长徐明成不但分管教育同时也分管财务这一块。当家难啊,况且是当一个县的家,县里的财政不景气,给老师们的工资,给公务员的工资,还有其他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每个月为了给他们发工资,他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现在好啦,这些老师们如果能进到余亮的私立学校里去,可以省下一大笔钱来,因为他们是在给余亮工作,所以这笔钱也由余亮来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