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支持(2 / 2)正在吃饼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作成家的情况是这样的,女儿读书成绩好,一直读了高中,上了大学,儿子却读书成绩差劲一点儿,读到初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了。

因为这一层关系,王作成也十分高兴,当天晚上,他也是举起酒杯来,跟余亮喝酒,余亮说:

“叔,我也不太会喝酒。”

“多少喝一点,我的一点心意。”

好吧,人家说到这个份上了,余亮也只好举起酒杯来喝上一些。其实余亮早就获得了千杯不醉的能力,喝起酒来更是无人能敌。不过喝酒也不是什么好事,喝多了也不太好。不管怎么说,今天晚上,王小美的爸爸王作成还是相当开心的。

吃饭的时候,王小美的弟弟跟余亮探讨起了做生意的事情,在他看来,余亮这么成功,肯定懂得也多,跟他探讨肯定会有所收获的,而且,王森叫余亮也叫哥:

“哥,我现在打算回乡来,在村里干点事业。”

“为什么这么想?”

“我在外打工也打了多少年了,没有学历,也找不到好工作,与其这样,不如在家里打工。”

在余亮看来,城市里可能机会还是要多一些,比如说开个早餐店,或者摊煎饼果子,也一样比在农村挣得多吧。当然,城里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生活成本比较高。不过,王森也有他自己的选择,余亮也不好给他提意见的。

王森告诉他,目前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家里承包地种菜,卖菜。

“还有一个选择呢?”余亮问。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造酒。”

“这个你会吗?”

“会的,我爸爸以前也是开过酒窑的。”

原来,农村里也有很多土法酿酒的,王森让余亮帮他做个选择,看这两项生意,到底是哪一个好。其实余亮也不懂做生意的事,他现在之所以这么有钱,也是因为有了系统的加持,不过,在外人看来,余亮这么成功,肯定有过人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

都是令人信服的。

人家也需要你的建议,好在余亮也读过一些书,对于商业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余亮说:

“我认为种菜,这个不行,一年一季,周转也太慢了。”

余亮认为农业都存在这种情况,就是流通太慢了,资金一年只能周转一次,这个赚钱速度就慢了。钱只有人流通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更多的钱,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常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哇,再说了这个王森也没读什么书,当然更不会知道了。

再说了这个农业也是靠天收,跟气候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想要赚到钱也太难了,比较起来,还是造酒更赚钱一些。

关于造酒,王森也有他的担心,就是这个行业也太白热化了,造酒的人也太多了,他怕赚不到钱。余亮也笑了:

“你要这样想,在华夏国,你如果想要找到一门独家生意,只你一个人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因为咱们华夏国,人口太多了,你做任何生意,肯定都是有很多人的。”

“好像是哦。”

“所以说,这个行业人口多,说明这个行业的钱好赚,如果不赚钱,肯定没有人会做这一行的。”

这么一说,一切也说得通了。王森也当即决定,以后就在家里,跟他父亲一起,把这个酒窑给重新开起来。余亮建议,他如果把酒造出来以后,不要在村里卖,还要在城里租一个门面,在城里进行销售。

当然,如果有包装能力,把这个酒再适当包装一下,再吹一吹,可以卖到全国各地去,那个就更厉害了,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了。

余亮的一席话,也听得王森连连点头。现在王森手里也有三十万,他爸爸手里也有一百万,这些钱也是余亮给他们的,在城里,他们还有一套房子,反正王小美在魔都读博士,以后肯定会跟余亮一起在魔都工作的,这个房子虽然写的王小美的名字,但是实际上也是给他们住的。余亮说:

“小弟,好好干,以后如果发展得好,我也可以投资你。”

“真的吗?这太好了。”

“你要干出成绩来,我才会投资哦。”

余亮也清楚,一个人从来没有干成事业过,手里也不能有太多的钱,如果有太多的钱,对他们来说,还真不一定是好事。现在手里人这一点钱,也可以说恰到好处。

如果他们真的有能力,肯动脑子,也许真的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不比在外打工差呢。

“好,好,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