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缴了几处仓库之后,郭康拿着到手的材料,开始就地进行统计。
这几个仓库都属于城里一名大商人,里面装满了各种商品。光是东方运来的丝绸,就堆了整整一个库房。只是,郭康点查了一下,却发现,关于金银币,却没有明确的记录。
“怪了,这人光囤货,没有现钱啊。”他奇怪地说。
“埃及这些年一直钱荒。”伊德里斯告诉他:“努比亚的金矿现在几近枯竭,尼罗河游的黄金减少得很严重。西边的马里也在内乱,图阿雷格人不断袭击商路,所以从那里获得黄金的渠道也开始出问题了。贵金属减少之后,埃及本地的贸易逆差反而在不断增大,所以问题就更严重了。”
“他们买了什么,这么花钱?”郭康问:“转手贸易还不够赚钱么?这些丝绸卖去欧洲,换来的杜卡特和弗洛林,也是黄金啊。十字教徒的金币就不算金币了么?”
“那倒不至于,单纯就是开销太多。”伊德里斯想了想,说道:“苏丹和埃米尔们需要购买奴隶,而奴隶现在很贵。你们罗马人截断了草原的奴隶来源之后,原本最重要的钦察奴隶就断掉了。后来帖木儿西征的时候,你们又去插手高加索地区,导致那边的奴隶来源也开始减少。”
“但是,为了稳固地位和争夺权力,购买奴隶始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哪怕出高价,也必须获得奴隶来源。大家争相加钱购买,黄金的流失就更加严重了。”
“买奴隶能买到这个程度……”郭康嘀咕道。
“我之前听人说过,现在市场,一匹战马要十五个第纳尔,一个顶级的美艳女奴要十个第纳尔,而一名有天赋的战士苗子,要至少六七十个第纳尔。”他给郭康算了下账:“这还只是有希望成为马穆鲁克的儿童。所以,这些奴隶战士,成本一直是非常高昂的。”
“原来美女是最便宜的啊。”郭康恍然大悟。
“当然,马穆鲁克能带来军力和权力,战马则能帮助加速这个过程。”伊德里斯摊摊手:“至于女奴,只能拿来玩玩,怎么可能和这些相比呢。”
“也是。”郭康点点头:“这钱估计就流出埃及了。不过转手贸易的钱,他们也吃不么?不至于吧。”
“肯定是能吃的,不过钱可能只在账面,而不是以金币的形式放在仓库里。”伊德里斯告诉他:“您在埃及待一段时间就知道了,这里的市面,是不怎么会出现金币的。”
“埃及本地采购商品,一般是用铜币。一是因为金银的货币混乱,一般人用起来很麻烦二是因为马穆鲁克也支持铜币。本地的结算,都是这种比较多。金币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了单纯的记账单位了。”
“另外,因为转口贸易多,所以这边的兑换业务非常发达,但是大部分货币兑换,都是通过期货的形式。商人们倾向于不用现金当场支付,而是先作为债务记录下来。”
“比如,商人把东方货物贩卖给意大利商人之后,得到了一批杜卡特金币。”他举例道:“但商人不会直接交割这批金币,而是选择以记账的形式接收下来,然后找到同样是意大利来的货币兑换商,签一份合约。商人计划在三个月后,趁着风向合适,继续前往东方贸易,因此要求兑换商在两个月后,按照当时的汇率,给他一批至元通宝。到那时候,兑换商再把铜钱交付给他。”
“两个月后汇率会变化么?”郭康问。
“会的,而且有时候变化还不小。”伊德里斯说:“我和老师从波斯回来的时候,搭乘过元朝人的商船,他们那边也有不少人做这种生意。不过他们有时也会兑换纸钞,多少有点差别。”
“因为交割的不是现金,而是债券,所以也有商人专门购买这种兑换券,等待汇率变化,以此牟利。在开罗,炒这玩意儿的人还不少。所以,这些从事大宗商品经营的商人,反而没有现钱在手里,也是正常的。”
“这帮人可真会做生意……”郭康忍不住又感慨起来:“他们要是这么玩的话,确实没有金银流动的需求,只需要最后用商品交换铜币,这一步就够了。但这么多元朝铜币,哪去弄啊?”
“他们自己会铸造的。”伊德里斯说:“埃及的铜不多,但从远古以来,就有可靠的进口渠道了。大元那边,也允许我们铸造并且使用他们的铜币,只要含量和规制符合他们的要求就可以。当然,直接带铜锭过去,他们也同样欢迎。”
“哦,这样。”郭康明白了。
关于这件事,之前孙十万之前也给他说过。大元一向奉行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外来的商人只要携带贵金属或者货物前来,他们就都欢迎。
爪哇政权的控制区,黄金产量还算充足,但银矿铜矿都不太够用,尤其是长期高强度战争所需的铜,让当地货币很是吃紧。
不过,爪哇元各大家族,都经营了众多种植园,出产各种香料、木材、糖类。他们的工坊里,能生产不逊于明朝的铁器、瓷器和丝绸。此外,当地还出产各种珠宝和珍稀物品,并且从印度进口棉花进行加工。这些产业,都能带来高额利润,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让其他各国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汇入爪哇,补足了当地的各项需求。
除了贵金属货币,各大家族还都发行自己的兑换券,乃至通用的纸钞,用于进行大宗贸易。之前,元朝中央政权,经常忍不住滥发纸钞,导致贬值严重,钞票如同废纸。但爪哇元外有明朝的九族压力,内部各大家族也互相竞争,谁都不敢竭泽而渔,把这个好用的筹款方式用废掉。
所以,爪哇政权的掌权者,都对自由贸易深信不疑,相信只要能够维持贸易,这些就都不用发愁。
“不过,您真准备对所有商人动手么?”他思考的时候,伊德里斯迟疑了下,还是问道:“马穆鲁克们名义是各地的领主,但他们平日里都是不管事儿的。基层的事务,都是这些包税商负责。现在让马穆鲁克去管,他们也没有什么经验,不见得能管得过来。”
“这还只是一部分问题。埃及的财政收入,还很依赖贸易,要是贸易断绝,连刚才说的这些贵金属都难以获取。您打算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啊?”
“管理的问题,其实不用愁。我们有丰富的建立组织的经验,现在最麻烦的问题,反而是有人已经占领了这个生态位,不让我们建立组织了。”郭康说:“至于贸易,就更简单了。他们不做,有的是人做。”
“意大利商人一直想要我们给他们分一杯羹,今天早的时候,爪哇商人的代表也亲自跑过来了。他们想要在印度建立贸易基地,然后和我们合作,建立跨越大洋的贸易路线。这都可以很好地取代埃及商人了。”
“至于贵金属这些……按照我们罗马人的经验,货币安全和贵金属供应的稳定,反而是不可能靠贸易维持的。”
“这是有什么典故么?”伊德里斯问。
“罗马故地,贵金属也很贫乏。”郭康告诉他:“早年,罗马人连自己的货币都没有,一直在用人家的钱币。后来,他们铸造了阿斯作为铜钱。但当时的阿斯,就是一种份量很大的铜锭,非常原始。需要进行大额支付的时候,就去找南方的各个城邦定做。比如罗马人使用的双德拉克马银币,就是委托卡普阿的铸币厂制作的。”
“罗马的农业比较强,手工业生产力也发展的很快,在和其他国家的交易中,常年处于顺差。然而,北方的伊特拉斯坎联盟,和迦太基关系密切南方的各个城邦,则属于希腊文化圈。罗马人虽然生产了众多商品,但在贸易,地位却比两边都低。”
“由于缺乏对于货币的话语权,别说借助货币控制经济了,连获取贵金属,稳定币值,都难以做到。最后,罗马人缺铜缺到连自己仅有的辅币都无法维持了。那个铜坨坨,都要坚持不下去了。”
“货币难以维持,等于商品的定价都不能保证,出口商品还得被人刮一刀,等于要打白工。罗马人摸索了很久,最后发现,还是战争,才能解开这个难题。”
“天兄纪元之前280年的时候,罗马攻打青铜产地、伊特鲁里亚的城镇沃尔西尼。缺铜缺红了眼的罗马人,连神谕或者盟约之类的理由都没准备好,主要目的就是抢铜。城破之后,罗马人四处劫掠,掠走了所有铜器。连城里的铜制神像,都被他们硬给搬走融掉了。”
“由于吃相太难看,希腊人在记录这件事的时候,专门讽刺说罗马人热爱艺术在那个年代,这种连神像都拆了去用的行为,有些过于实用主义了,尤其是信仰偶像很虔诚的希腊人,更是难以接受,因此出了名。”
“不过自此之后,罗马人也开了窍。这一圈,哪里有铜矿和银矿,哪里就能冒出来军团。等到三次萨莫奈战争和皮洛士战争结束之后,罗马人已经击败了意大利的其他势力,获得了对当地矿产的统治权,终于能够稳定自己的币制。”
“这时候,其他各方也终于开始正眼瞧他们。因为这时候,罗马已经是迦太基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了。不过这个时候,依然是迦太基控制了市场和商路,而罗马人还在生产商品。”
“出口产生的巨大顺差,让罗马人手中持有大量迦太基债务,以至于开始的时候,罗马这边居然充满了反战人士这与和平或者公义之类的理念口号,当然没有关系。其实就是元老们唯恐手里的债券打了水漂,因此迟迟不能下决心对迦太基开战。”
“不过,真到了迫不得已打起来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贸易优势并不能决定什么,对方的商业制裁也就是个笑话。等到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压倒了迦太基,就开始发行自己的第纳里乌斯银币就是那个名字一直流传到现在,还在被你们使用的币种。”
“所以说,有时候也不用顾虑太多。”郭康笑道:“我们至少有武力保底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