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府休息的一夜,景珩第二天便借了一辆马车往家中赶去。
下午景珩就已经看到自家所在的镇子。
那是八公山下的小镇。
和熟悉的人打着招呼,景珩来到了自家所在。
“秀才回来了。”
孩童远远看到景珩便开始闹了起来。
沈维父亲之前是个秀才,五年前考中举人,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官府的福利并不少,只不过未来置办丧事,家中钱财耗去大半,才家道中落,不过就算如此,在乡里也是大户,所谓的家道中落也只是相对而言。
不过这几年沈维读书耗费也不少,幸好考中秀才,家中又渐渐有了几分生气。
“我儿回来了。”
沈母的面容有些苍老。
很奇怪,景珩很自然地代入沈维的角色,没有丝毫的不适。
原本以为,会有很多的隔阂,想到很多,都在妇人的一句话中消失了。
“瘦了、黑了,但长高了,长大了,有一股秀才的气了,是个大人了。”
虽然景珩的反应不多,但是沈母自顾自地流泪,让他还是感慨良多。
回到家中,景珩收拾了一下钱财。
这一趟,他往返数千里,花费不小,不过沈维节俭,盘缠用得不多,而景珩转生之后,虽然并无钱财进项,但是在书院之斩杀两位妖王的战斗中贡献不小,获得官府百两白银的奖励。
一路吃穿用度之后,还剩下九十五两。
景朝是铜钱和白银共用的货币体系。
一两白银可以兑换一千四枚铜钱,也就是两贯钱。
景朝白银的购买力很强,这九十五两,也是一笔不小财富。
景珩思量一下取出五十两交给沈母。
“这五十两,您找人修葺一下房屋,再准备一些年货,做几身新衣。”
沈母看到这些银子颇为意外:“这些银子哪来的?该不会是周先生送你的?咱可不能要周先生的银子,这几年人家对我们帮衬不少。”
景珩解释着:“这是孩儿在书院获得的奖励,正路来的银子,官府发的,与义父无关,母亲放心用。”
“父亲过世这几年母亲操持家务颇为劳累,孩儿还要去书院读书,不能经常侍奉母亲身前,只能让母亲的生活好一些,实在是心中有愧。”
“说这些做什么?你我母子之间,哪需要这般说话。”
母子的话语渐多,隔阂渐渐少去。
景珩是在沈母的唠叨中睡觉的。
家中有沈母收拾年货,景珩继续读春秋,写词话,文气日渐增长,转眼间又是几天过去,还有三天过年的时候,又发生一件事情。
这一日,景珩家中来了一对姐弟。
姐姐十三四岁,弟弟只有八九岁,穿着有些破旧,但是洗得很干净。
姐姐一开口就震惊了景珩母子。
“我是你未过门的妻子。”
说着还拿出了一纸婚约。
景珩看了看,还真是过世父亲为他订下的婚约。
想起模拟中的情节,景珩也有所预料。
沈母安排两个孩子住下,和景珩商量婚事。
“婚事不急,一来对方年龄还小,二来孩儿还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准备三年后的科举,暂时不宜分心。”
景珩说出他的理由。
“依我之见,还是等到三年之后我科举结束再说此事,此时不急。”
他有理有据,沈母也没有再说什么。
平静的日子一晃而过。
转眼间就是新年,十五。
景珩重新踏上去江南书院的路。